网友:我为什么反对改革高考制度
2009年08月10日 15:48人民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近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先生的文章,文章认为:虽然现在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素质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一筹莫展,因此高考必须改革。

现在,许多人提出要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虽然在具体的改革路径的选择上存在着巨大分歧:激进者主张取消高考,保守者则主张降低标准,黄全愈先生极力推荐选拔人才的“三合一”(高考成绩+平时成绩+综合素质)标准。笔者却认为,在目前的社会情境下,高考制度不能进行改革。

笔者无意否认现行高考制度的各种弊端,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高考不仅是选拔人才的通道,而且是社会流动最核心的制度性管道之一。社会的不平等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社会流动的匮乏。只要底层精英还有向上流动的指望,还有某个比较公平的制度作为出人头地的保证,这个社会就可维持。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就承担了这样的历史使命。实事求是地说,科举也很好地完成了背负的历史使命,它让那些寒门子弟有希望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等天子堂”的梦想——虽然这样的梦想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遥不可及。而正是这个梦想,让无数的寒门子弟死心塌地的争跳龙门,而不再做他想。于是,社会得以安定。

在科举被废除后,中国社会并没有成为一个阶层流动积极的社会。尤其是在建国后,在计划经济的安排下,城乡社会被人为地二元化了。而户口制度的建立,更使得农村人口被强制固定在土地上。一个人出生在农民家庭,也就意味着他的一生将与父兄一样在土地上终老一生,根本无缘进入社会的上层,除非他学习成绩优秀,因为国家为他们留下了一个唯一的通道:高考。年轻学子们若出身贫寒,但只要是一个读书的种子,就有希望跳过龙门,进入城市,进入上层社会。在这样的意义上,高考制度确实是当代的科举,它在为国家选拔人才之外,还承担了社会缓冲阀的功能。

尽管现在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革,但是我国社会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仍然存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内涵,考生的所有素质都被化为应试教育中那些可量化、可比较的直观数字,决定了高考制度是目前中国仅有的几个基本剔除了人为因素的刚性制度,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般老百姓对公正的渴望,对自己的孩子进入上流社会的渴望。高考制度保障底层精英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向上流动,这一点对社会公平的意义,无论怎样估量也不为过。

我们的社会毕竟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还远没有形成社会阶层流动的各种渠道,假如我们废除现行的高考制度,还有什么样的制度可以保证底层精英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向上流动?即使是黄全愈先生所推荐的选拔人才的“三合一”(高考成绩+平时成绩+综合素质)标准,恐怕也不能得到公平实现。因为“平时成绩”、“综合素质”都很容易被权力或者金钱所篡改,从而挤占底层精英通过个人的努力向上流动的空间,带给社会更多的不公平!

笔者不是在为现行的高考制度辩护,也绝非认为现行的高考是最好的制度安排。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现行的高考制度有各种弊端,但是在权力谮越、金钱嚣张的今天,高考制度是目前一项基本剔除了人为因素的刚性制度,在保障社会公平上虽然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至少是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制度安排。笔者反对改革高考制度!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马国川   编辑: 高蕾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