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茅于轼遇意外困境 扶贫学校面临解体
2009年09月10日 15:15新世纪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理事长茅于轼在回顾富平的成绩时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家政服务员一般的工资是1000元,富平5年来培训的学员超过1万人,这些人每年能创造1亿元的GDP,一般来说,政府能从GDP中获得1/5的税收(并非1000元的小保姆不交个人所得税就没有贡献税收,家政服务员购买衣服食品乃至于吃饭喝水用电用煤气都能带来消费和税收),富平的工作能够让政府增加2000万的税收。

汤敏长期在亚洲开发银行负责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最近才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工作。他认为富平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这样的模式能够真正让农民在城市里生活下去。“现在的农民工,都是进城来干几年,回家结婚盖房子,家还是在农村。这不是真的城市化。”

“富平学校不仅仅要把农民工带出来,还要让他们真正在这里生存下去。现在我们在做的培训是中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做了几年工手里有积蓄了,有意愿接受更高一层的培训,就可以加入,在中级培训之后,收入会增长到1500元每月,有人愿意为好保姆出更高的价格,一个农村妇女,如果能在北京成为优秀的家政服务员,能挣到2000元,她丈夫再做一份工,挣到2000元,他们就能在城市里落下脚来。”汤敏说。

“这是富平要向农民、向全社会所宣传的理念,要终身学习。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向农村倾斜,让农民进城之前就获得职业培训,而不是单纯关注于文凭。”汤敏说。

茅先生这个人

茅于轼曾经写过一本《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尽管他近年来引发了不少争议,许多认识他、和他本人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向他恶语相加的人,都没有真正接触过茅于轼先生本人。

茅先生的夫人说,别人请茅先生出去演讲、讲座,他过去一直是骑自行车去,骑到七十多岁,家里太不放心了,他才开始打车,无论如何他不愿意对方派汽车来接他。“因为一来二去,等于是汽车多跑一趟空驶,这是对能源的浪费。”

“我跟着茅先生工作五年了,我非常佩服他。他做的事情和投入的心血,是外人无法想象的。”陈祖培说,“在富平,许多人都是不拿工资,甚至于只拿象征性的工资来工作的,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情有意义。”

“有的人放弃了投行的高薪来富平工作。”汤敏说,“大家都是奔着茅先生来的。他身边聚集了一批这样的优秀青年。他在决定创建富平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挑上一副很重的担子,但他不是那种只呆在书斋里做学问的人。他一直都在农村,在帮助穷人,为了富平,他把一身英名都压上去了,惹了许多争议也不退缩,他是我心目中真正伟大的知识分子。”

大量资源,尤其是可以用来缓解危机的资源。第三,社会结构的本身具有很大的弹性。第四,改革开放近30年,在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有专家认为,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不加快推进,将来会付出更大的成本、更大的代价。而在进入全面改革的新阶段,改革的综合协调性问题更加突出,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更具现实性、迫切性。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茅于轼   富平   学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汤涌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