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孙春兰出任福建省委书记的背后深意
2009年12月03日 07:37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大公报:多省人事大换班高官结构持续优化

中新网12月1日电日前,河南、福建、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五省区中共党委书记调整;此外,黄奇帆被任命为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香港《大公报》1日刊文认为,本次调整亮点颇多,省级高官结构持续优化。

该报《内地七省市党政高官大换班》一文形容,这是中国地方政坛进行了自2007年中共十七大之后,最大的一波党政高官大换班。本次调整亮点颇多,最引人关注的首次出现了两位“60后”省(自治区)委书记,即吉林的孙政才和内蒙古的胡春华。

文章说,西藏与内蒙古分别是中国的第二大和第三大少数民族自治区,胡春华在西藏的丰富经历,将有助于其在内蒙古开展工作。而吉林是中国的粮食大省,国务院此前已批复规划,用5年时间投资260亿,实现吉林粮食增产100亿斤的目标。身为农业部长、党组书记,又是农学博士出身的孙政才出掌吉林,可谓最合适的人选。

另一篇题为《省级高官结构续优化》的文章则认为,履新的六位省级高官集中上位,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省级高官结构在年龄、知识、来源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文章说,本轮调整,有两位博士书记亮相,即王珉和孙政才,两任都是学者出身。此次,由工科博士王珉出掌老工业基地辽宁,由农学博士孙政才出掌粮食大省吉林,可谓人尽其才,恰到好处。显示出中央对学者型官员的专业知识的看重。

文章称,除了两位博士书记,胡春华曾长期在共青团工作,孙春兰、卢展工、黄奇帆早年都是在工厂、企业基层打拼,后踏入仕途。这令此次干部调整的来源呈现“五湖四海”,不拘一格。

文章表示,就年龄而言,新上任的官员全部是“50后”和“60后”,也就是说全部是新中国建国以后出生的,6人平均年龄为54岁。而3位“40后”书记和一位“40后”市长卸任。这意味着,省级高官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新陈代谢。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大公报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