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一下政治家柏克
2008年12月11日 17:26东方早报 】 【打印

柏克打心眼里厌恶理论,他曾经对法国那些高谈阔论、妄图改造人性、社会、宗教的启蒙知识分子大加讽刺。不过,有趣的是,柏克自己却被后人尊为一位政治理论大师,美国当代保守主义代表人物拉塞尔·柯克将他尊为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思潮的创始人。但左看右看,柏克确实不像一位理论家。他写过的唯一一本理论性著作是讨论美学的,他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试图清晰地表述他的政治理论,因为,在他看来,人性的辩论中,不可能存在像几何学那样精确的东东。

因此,柏克首先是一位政治家,历史事实也一再证明,他绝对算一位明智的政治家,甚至可算是一位政治先知;而后人所总结出来的柏克的坚定捍卫自由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不过是这位明智的政治家从事政治活动时智慧的自然流露而已。

这本书所收录的两篇演讲和一封书信,所处理的是当时最为复杂、也最容易引动人们感情的政治问题:大英帝国欲对美洲殖民地行使主权,具体体现为征税权;而美洲殖民地则发誓捍卫他们的自由权,即“无代表不纳税”的英国自由传统,他们认为,殖民地在帝国议会中并无代表,故绝对不应纳税。

这一下子触及到具有清教传统的美洲殖民地人民的痛处。事实上,在英国征税之前,殖民地经常会奉帝国政府之“请”,向帝国捐输大量金钱,其数额甚至大到帝国都不好意思、而在事后退款的程度。但这些钱却不是税。现在,帝国竟然在议会没有他们的代表的情况下征税,显然是在侵犯殖民地人民——也是英国人心目中——最根本的自由。让他们捐输资金是可以的,但剥夺——或可能剥夺——他们的自由,却是不能容忍的。曾引柏克为同道的美国宪法学家丹尼尔·韦伯斯特声称:美洲人民“之所以投入战斗,是为了防范暴政于未然。他们为反抗一份声明而战斗了七年。他们从英国议会的要求中看出了暴政的端倪,看出了不正义的权力的萌芽。”后来的阿克顿勋爵也同意这种看法。

热爱并全力捍卫英国自由传统的柏克,对此当然深深予以同情。他认为,帝国应将“无代表不纳税”这一英国宪政的根本原则推恩于美洲殖民地;由于技术原因,这有点不大可行,那么,从政治上考虑,英国就应暂时搁置主权,不应向美洲殖民地征税。

当然,柏克从来不否认帝国对于美洲殖民地拥有主权,而且,这种主权是绝对的。但是,“拥有主权”和“行使主权”根本是两回事。这是柏克在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拥有主权和行使主权是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也必须是分离的。帝国不对殖民地征税,并不等于帝国放弃主权,并不是原则的退让,而是出于对主权行使的得宜与否的考量之后,作出的政治上的权宜决断。

顺便说一句,宋王朝的帝王们似乎也深得中三昧:君王当然拥有刑罚乃至在极端情况下处死士大夫的权力,但太祖遗训,不杀士大夫;此一对主权运用的自我克制,使有宋一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气氛最为宽松、思想文化也最为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忠勇之士层出不穷的时代。

但当时,大多数政客及民众对于柏克及他所在的辉格党人的明智做法却大为不满,激情遮蔽了他们的理智,他们固守帝国主权至上的原则,并不惜为了这一抽象的主权,而一步一步地走向借外来武力(德国雇佣军)镇压同宗兄弟的悲剧。最终,经过八年兄弟相残,帝国丧失美洲殖民地,而新生的美国在此后一百多年中也总是与英国为敌,直至美国强大,英国成为美国的小兄弟,美国才原谅了“父母之国”的无情。

柏克预料到了法国大革命将引领欧洲、乃至人类进入史无前例的暴政时代,英、美反目为仇的悲剧性结局,也在柏克的预料之中。这样惨痛的经验,使柏克对任何试图靠抽象的推理和理论来处理政治问题、全盘重构社会的努力深恶痛绝。在他看来,“所有的政权,人类的每一利益和福乐,每一种善,每一项明智之举,莫不以妥协为基础,以交易为基础。”(第140页)帝国的主权诚然是珍贵的,但同胞物与之情,帝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生命与自由,同样是珍贵的。处理这般复杂的现实政治问题时,当政者必须审时度势,作出必要的妥协,甚至不惜为此而拂逆喧嚣的民意。这不是怯懦和缺乏原则,而是政治的最高境界:审慎,即在原则与妥协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

当然,这样的妥协,不是个人政治投机,而是本乎正义与道德,以最高价值为折衷算计之基准,这价值就是:维持自然的和平,维护人民的自由,保持权力的制衡。这就是柏克的政治智慧所在。英国一位深入研究柏克生平的政治家莫雷勋爵曾精辟指出,柏克在这些演讲中对于政治问题的处理,乃是一切政治家应当效仿的:“对纷繁的细节的简化和有力的把握,以人类经验的大原则,去洞明世理,对正义、自由这两个伟大的政治之目标,心中有强烈的感受,对权宜之举的解释有大家的气度,胸襟开阔,以及道德感、远见和高贵的脾性。”惜乎在现代政制下,这样的政治家已几近绝迹。

最后,我要向译者致敬。本书是我所见到的近年来最为出色的译文。柏克可能是英国议会史上最为雄辩的议员,其语言恣肆,雄奇,感情充沛。柏克其它著作已出版之中文译本,甚至不能准确传达柏克原意,而缪哲先生的这本译文,却能传达出柏克文采之太半。缪哲先生更撰写了大量译注,或说明柏克话语背景,或抉发柏克未发之意,或与前贤、后哲之相似、相反观念进行比照,对于读者理解柏克文本及思想,大有助益。柏克得缪哲为媒,何其幸也!

(爱德蒙·柏克著,缪哲译,《美洲三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19.00元)

东方早报,2003年7月18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秋风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