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该怎样体现大国姿态?中国人又该怎样体现大国民心态?这些问题了无新意,但无论什么时候抛出来都会引发国民的大争论。
“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对外交流,表达中国的政治、文化”;“越是成熟的国家,越不会有突然的表现”;“谦虚地看待自己并与世界交往”;“中国应通过正确承担责任来丰富我们作为大国国民的思考”——昨天全国政协外事办主任赵启正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新闻报道篇幅并不长,然而兹事体大,值得一句话一句话仔细分析:回顾历史(屈辱史与崛起史)、分析原因(社会的和心理的)、探讨未来(谦卑还是骄傲,开放还是强硬?)……

赵启正说,民间目前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目前应对外强硬。

 
 

来自民间的“中国强硬”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行市场经济十七年,经济和军事的实力发展引人注目,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的集体精神状态也日益引起关注。13年前,一本名叫《中国可以说不》的畅销书风靡内地,成为当时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升温的象征符号。13年后,市场上又出现了一本叫做《中国不高兴》的书,同样引起了中国内地学界和思想界的广泛的争议。这两本书其实都指向了中国民间的一种情绪发酵:中国要强硬…【详细】

 

中国可以说不 作者之一张小波

中国不高兴 作者之一王小东

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这一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民间反美情绪高涨,数年前出版的一本名为《中国人可以说不》的书所表达的态度风行一时…【详细】
2006年,一部以世界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的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以及配套的同名丛书,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这部12集的系列片分别诠释了9个大国先后登上世界舞台的发展史。而“大国崛起”的话题在民间引起的热议,更多的不是如何崛起,而是被当作一个已经崛起的事实… 【详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第二个亚洲大国在走向崛起。中国崛起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国力、军力,包括经济,包括我们整个的国民心态上升的都非常迅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市场上又出现了一本叫做《中国不高兴》的书,引起了中国内地学界和思想界的广泛的争议…【详细】
 
民间强硬声音的代表
 

宋鸿兵 《货币战争》作者

王小东:回顾与展望中国民族主义

中国的民族主义就是指为自己的国家、民族谋利益,希望国家成为超级大国这么一种情感和价值观,以及由此推演下来的一套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发展思想。【详细】

 

宋强:中国人为什么不高兴?

中国要有一个大目标,要实现大目标,至少在民间出一些英雄集团,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现在在发展中国家之中,上市的某种的大目标,我们目前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 【详细】

 

宋鸿兵:确立中国模式 迎接战略拐点

中国对自身未来目标的确定和道路的选择,就是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最高目标,就是使中国重新傲立于人类文明中心,走向一种和谐与发展、理性与光明的崭新的文明阶段。【详细】

赵启正认为,随着国力增强,中国人不应动不动就鼓吹骄傲和强硬。

 

从历史上说:我们一直有一种失落的帝国心态

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中国曾经创造了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中国的疆域曾横跨欧亚;中国的在文化、经济和军事上的发展和强大,曾吸引许多国家的朝拜和归顺。正是我们历史教育中的对这种只看到“辉煌”帝国的教育方式,无形中给了我们一种帝国心态的心理暗示……【详细】

 

从精神上说:受害者心态挥之不去

据精神分析学说,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上经受暴力或非暴力侵害事件,容易触发当事人的“急性应激状态”。这种急性应激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消除,就会积淀成一种被称为“受害人心理”的心理疾病。一个曾经创造了四大文明之一和汉唐盛世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落后挨打,备受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切割和凌辱。其间的痛苦和愤怒之情,终于转化为一种扭曲的民族主义情绪…【详细】

 
 

从现实来看:实力上的不断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金融风暴爆发之后,在全球经济一片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成为最大的增长极。外界分析家甚至提出了G2共治世界的议题。同时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影响力也日渐重要,朝核问题中国成为六方会谈中最关键的一方;伊核问题的解决,中国也日益发挥着关键角色;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以及在东盟地区的经济实力,都不断的为中国崛起的现实做住脚…【详细】

 
慎重思考“大国心态”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但是,条约对弱国何尝不是一重秩序性的保护?自然,这种言论说不得会被“爱国者”口诛笔伐,可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因任何人的情绪而有半分的改变,而非理性的爱国带给这个国家的,也只能是伤害。

中华大帝国史  

本书为当时的欧洲人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使他们从通过充满神秘色彩的传闻“想象”中国,跨入通过中国的现实认识中国的时代,回答了欧洲人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即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同时为欧洲国家制定对华策略提供了依据。【详细】

当中国统治世界  

作者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绝不会变成一个西方式社会,它将保持高度鲜明的本国特色;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目前主导世界,但将受到中国所代表的 “另类发展模式”的挑战。【详细】

赵启正说,中国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而不该表现“表情上或心理上的强硬”。

 
 
 

单纯的强硬不是大国心态

大国崛起是不是一定意味着要走向膨胀乃至扩张?我们认为这个中间,也是需要有一个度的平衡问题。现在民间大国情绪、大国心态的产生,确实有它现实的因素,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也不能否定。但是伴随着大国情绪和大国心态如果有没有一种理性的精神,单纯的呼喊强硬的口号,势必会给这个国家带来负面的效应。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民间非理性的膨胀最终将日本引向帝国主义的道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详细】

 

明治维新代表 大久保利通

联合国安理会

日本是亚洲的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日本明治维新,它导致了一个日本现代化的成功。但是在思想方面日本知识分子的集体的焦虑尤其明显。许多人对自己民族振兴的一种渴望,而这种民族振兴,一不小心,他就会走向一种民族情绪的膨胀。但是由于经济崛起的日本,没有完成一种思想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理性约束,最终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 【详细】
大多数自由主义者并不反对民族主义,他们主张的是自由的民族主义。大多数自由主义者并不反对民族主义,他们主张的是自由的民族主义。但是同时他们主张尊重现行国际游戏规则的外交手段,而不是持剑经商,战争外交。为了维护中国国家利益,谋求游戏规则朝着不损害,甚至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方向修改,是中国自由民族主义者所赞成的… 【详细】
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态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大国情绪与理性精神,能不能平衡?理性精神如何才能做到不光光是倾西方的代名词?当我们国家走向成熟的、崛起的大国的时候,我们的国民的集体的精神状态,是不是一种成熟的状态。能够用中正的态度来看待各国关系,能够用平和的情绪来看待外交冲突。这才是一个大国走向成熟的标志…【详细】
 
 
狭隘民族主义的批评者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秦晖

秦晖:中国如何长成真正的大国

如果我们能够在“为自由而限权,为福利而问责”这两个方向上不断取得进展,逐步改变如今这种GDP增长虽然迅速但成果分享方面的缺陷却日益严重的状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内有凝聚力、外有感召力的大国。【详细】

 

吴稼祥:“不高兴”中病态民族主义

“不高兴”病毒,正在毒化我们民族的心理,易感染人群是那些心理还在脆弱期的年轻人。把青春期骚动发酵为国家人格愤懑,并发泄为暴力行为,我们在“文革”中曾经有过痛苦的经历,被浪费和糟蹋的不仅是青春,还有国家的精血。 【详细】

 

刘军宁:用宪政驯服统治者

一个文明发达昌盛与否,表面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取决于对统治者的驯化,因为在不尊重个人的自由、生命与财产的地方,不可能有持久繁荣的经济。二十一世纪将是在全球范围之内驯化治人者的世纪。【详细】

赵启正认为,中国现在应认清自己的责任,首先要把“占世界1/5人口的人的生活搞好”。

 
 

我们真的很强了吗?

我们该如何来认识中国的强大?我们的判读标准是什么?如果单纯从经济总量的对比、从中国军事实力的强盛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说强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各国的显要都捧着一本书《中国在想什么》研究中国。但是这种强大对于每个中国国民有什么影响?当国家战争已经成为不可能的当下,当合作替代了国家冲突的现在,自己的国民是否强大、富足似乎才是考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准则…【详细】

国民强大之民生之困

 

世界银行《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的报告指出,中国政府的扶贫标准和投资计划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按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仍然有2.54亿人口每天的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这一贫困人口数字远高于中国官方估计的农村1500万贫困人口…【详细】

大国崛起之外交误区

 

中国周边有21个国家,从上往下,有朝鲜、日本,接下来是东南亚国家,再下来是印度、缅甸。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被核武器包围的国家。中国的外交如何突围?单纯依靠军事实力的炫耀显然不是一个理性大国的正常外交反应。中国国民应该明白的一个问题是:所谓的一个国家的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详细】

大国崛起的文化困境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巨大发展令国人振奋,同时也令全球瞩目。但文化软实力的缺失,使简单的经济崛起显得后劲不足。只有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相匹配,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负责任的大国…【详细】

 
我们还有很多问题
 

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

就业之殇

今年中国用工市场出现“奇怪”现象,一方面本年度将有63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还有大量农民工有待安置;另一方面广大沿海地区出现了严重“用工荒”;如何解决这看似对立的两个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详细】

 

垃圾反恐

高歌猛进的城市化发展未能消解垃圾处理困局,垃圾山包围几乎每一个大城市。如何处理垃圾这一现代病,一些西方国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模式。但在中国,垃圾却依然是与环境恶化、污染、怪病相联系的不祥的象征,并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不信任的巨大屏障…… 【详细】

 

代课教师

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之传统。当下,如何妥善处理代课教师问题?如何想出一个比“清退”更体面的办法?给予被清退代课教师怎样合理的补偿?这些问题至为重要…【详细】

赵启正认为,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文化性的、软力量的表达。

要谦卑不要骄傲

要开放不要封闭

要互助互爱不要仇恨

大国应该有大国的气度和强者的心态。何为强者心态?强者心态是微笑着拥抱世界的从容和自信,是掌声中的谦卑和内省,是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坚定和果敢;是弘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矢志不渝,是兼收并蓄各国文化的海纳百川;是“猝然临之而不惊”的沉着,是“无故加之而不怒”的理性…只有强化强者心态,才能走出“暴发户”的心理悖论,走出病态民族主义的误区…【详细】
真正的大国国民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态。它应该是开放、自信、理性和宽容的。数目众多的中国人现在还没有做好国家快速发展后的心理准备,不知道在与世界交往时如何定位自己。在当下,更值得警惕的是“狭隘民族主义”,动辄以“地大物博和历史悠久”自居,老子天下第一。这种强烈受害者意识滋生的过度自尊和仇外,严重制约着全球新秩序下现代公民的养成和现代国家的发育… 【详细】
在走向大国的过程中,中国也同期经受历练,磨砺一个大国的宽容与气度。遭遇异见者、反对者的喧哗,我们是不是要闭关锁国说“不”?还是继续开放的探索,以勇毅践行和持续以改革对接世界?选择前者,我们已经遭遇了历史的失败。而唯有选择后者,才能真正实现大国的复兴…【详细】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我们今天是有一点点内忧外患的。内忧,我们都很清楚,我们和环境的问题,社会正义的问题,公平的问题,等等。外患,就是指这种中国迅速崛起的时候,整个国际格局怎么改变,这个规则还没找出来,这是外患。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在走钢丝,走钢丝不是只要有勇气,不只需要血性,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理性的判断现在的形式和把握迈出的步伐…【详细】
 
大国民调查
 
1.你认为大国心态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强硬也必须强硬
平和才是真正的大国心态
不知道
2.你认为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
对外强硬才谈得上生存并发展
民生问题解决了国家自然强盛
不知道
3.你认为观点和你不同的另一方主要问题出在?
人品问题
认识问题
利益问题
其他
用户信息  
年龄  
学历  
月收入  
 
我们当然会为历史的屈辱而落泪,我们当然会为国家的崛起落泪,我们当然会为这块土地而落泪;我们当然会为民族荣耀而努力,我们当然会为国家尊严而努力,我们当然会为这块土地上的普通人而努力……看看,争论的人们其实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人们之所以会争论,只不过是对“勇敢”、“自信”、“理性”、“冷静”这些词汇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相信每一次争论都会让中国人离共识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