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

610
2012.11.06

导语:如果说广播成就了小罗斯福,电视激辩成就肯尼迪,那么就是新媒体助奥巴马封王。自2008年以后,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了“颠覆以往总统大选的新模式”,奥巴马也不再一枝独秀,罗姆尼在社交网络上和奥巴马打起了网络攻防战。而新媒体对于美国大选的影响究竟又有几何?[资讯专题:2012美国大选][网友评论]

2012美国大选

当美国总统候选人操作着自己的选战时,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也在社交网站或移动终端上更热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记者们也必须握紧手机,蹲点虚拟空间里的新鲜资讯。

美国总统选举总是敢于“尝鲜”

其实,美国总统选举在技术上往往是愿意“尝鲜”的,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炉边谈话”堪称小罗斯福的一大“秘密武器”。在担任州长期间,为了给那些固执保守且故意从中作梗的州议员施加压力,小罗斯福就开始通过无线电广播进行每月一次、时长一小时的与民众“聊天”的尝试。到了白宫,罗斯福更是炉火纯青地把与民众“聊天”当作新式武器,为新政服务。

而在196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电视辩论的方式被引入。在未举行电视辩论前,肯尼迪在民调上落后竞争对手尼克松,而在电视辩论后,肯尼迪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尼克松。他也是第一位得益于电视辩论的总统候选人。

而在2008年,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一共发出超过1300万封电子邮件,通过电子渠道收到400万名捐助者的资金,“支持奥巴马”网站有超过200万的会员,奥巴马也可以算作第一位依靠网络取胜的总统候选人。美国总统候选人总是敢于“尝鲜”,所以这次“社交媒体”大选也并不令人意外。

于是今年的总统大选也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战”

在2008年的美国大选中,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十分重视网络,相反,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却忽视了。而在今年,无论是谋求连任的奥巴马,还是共和党人罗姆尼都将网络作为了竞选最主要的战场之一。这一点总双方都放弃了美国百年的政治传统——通过集会宣布参选——而改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宣布参选就可见端倪。

照片分享型社交网络Flickr和Instagram被罗姆尼和奥巴马当做了展示竞选演说之旅风景的平台。两人团队轮番在上边展示:候选人在小城镇的餐厅用餐的场景;与当地选民互动的瞬间。而两位候选人夫人也将自己图片“钉”在网上:米歇尔•奥巴马发布竞选图片和演讲瞬间;罗姆尼的夫人安,则展示自己喜爱的工艺品和书籍。[详细]

玩社交媒体,奥巴马显然技高一筹

虽然竞选双方都将社交媒体当做竞选的主战场之一,但是经验丰富的奥巴马团队显然更胜一筹。在推特上,奥巴马所引发的评论量远远的超过罗姆尼,在竞选团队所发布的文字内容和视频的数量上,奥巴马也是拥有绝对的优势。在推特、脸书、G+等社交网站中,奥巴马的粉丝数更是将罗姆尼远远的甩在身后。

今年7月,奥巴马向一群支持者谈论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时说了一句:“你们(小企业)一事无成。”罗姆尼阵营迅速抓住这一把柄,立刻上传了一家拒绝副总统乔•拜登的热狗店联名照片以及各种各样的“我要有所作为”的口号。网络世界,一张照片可以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罗姆尼阵营数字总监扎克利•莫法特认为,“即便是拼写出现错误,都可能成为一场灾难”。[详细]

奥巴马和罗姆尼都是通过网络宣布参加总统竞选,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也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战”。

虽然使用新媒体,但是政治法则还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总统大选的核心议题并不会因为新媒体而改变。

候选人一如既往的展现出对“人”的关怀

据美国联邦新闻署作出的一份统计,在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大会上,除了奥巴马和罗姆尼的名字之外,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工作”和“家庭”。对于“工作”这个词,民主党人提到88次,共和党人提到80次。对于“家庭”这个词,民主党人提到66次,共和党人提到55次。值得注意的是,两党对这两个词的强调频率相差不大。

如果仔细分析这两个词,可以理解为,两党候选人都重视经济和家庭。企业的发展会创造工作机会,而对于有工作的和没工作的人们而言,谁不想要个家呢? 所以,在这两个关键词上做文章,可谓抓住了选民的心,也反映了美国的社会现实。

从好莱坞大片展现的文化中有一个这样的印象: 美国人很重视个性的自由释放,追求自我,而对家庭并不是那么在意。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误区,美国人对家庭的和谐幸福是相当重视的。甚至有研究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比 “婴儿潮” 出生的父辈更加注重家庭。所以,两党都诚挚地揪住“家庭”这个字眼,既为了选举的利益,也提醒社会什么是值得拥有的。

对于美国价值观的坚守和传承更不会轻易改变

在2008年,奥巴马的胜选演讲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这几个关键的词语很好的诠释了美国的价值观,这也是美国亘古不变的。也就是说,不管大选的形式有怎样的变化,但是都不会偏移这个核心。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深植民族之心的价值理念,也是一种长期追随和追求的理想,不是一种随机应变。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确实是从225年前开国那时就建立起来的,从《独立宣言》到《宪法》,内容基本上定了下来,后来一直没有变动,就是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民主等。

社交媒体只是提供了更丰富的竞选手段

两位总统候选人都使用新媒体和网络来吸引民众,让民众认为他们在时刻关心着舆情动态和社会最新情况。让选民认为他们会时刻参与大选进程中。而2008年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胜利也可以说是新媒体和网络作用巨大,他会利用选民自己的动向来吸引更多的选民支持他。

新媒体的及时性使得人们更愿意通过社交网站而不是传统媒介去发布或获取消息,但新媒体也存在着信息深度不够以及对象单一的不足。随着网络更加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相信新媒体在竞选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然而,这种作用还是仅仅局限于工具理性的层面,对于美国相对恒定的价值理性并不会有多大的冲击。[详细]

飓风“桑迪”过后,奥巴马抵达新泽西州重灾区,拥抱安慰灾民。大选的每一个时刻,候选人都在展现出对“人”的关怀。

美国人选总统实际上是在选一个理念。

美国强大的真正原因并非经济和军事实力,而是美国的理想

没有一个国家拥有比美国更多的顶尖大学和研究生院、更多的大型跨国企业,以及更多的尖端技术突破。硅谷最新一波初创科技企业已形成足够大的势头,以至于有人在谈论一个新的“泡沫”。非传统天然气技术的开发,是过去几年在经济上最为重大的一项创新;而美国企业在该领域是领跑者。所有这些传统的实力衡量标准似乎表明,美国表现不错。

近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推动稳定和繁荣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不仅是因为美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为全球最大、美国军人的装备最精良,或者美国的技术最为先进。美国影响力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是,上述优势是美国崇尚自由民主制度、法治和市场导向型自由企业的副产品。推倒柏林墙的,不是美国的坦克,而是美国的理想。

美国人选总统实际上是在选一个理念

《纽约时报》记者艾普鲍姆在明尼苏达州发现,那里的选民有的虽然直接得益于民主党政府的帮助,但还是会把票投给共和党。一个名叫凯•古尔布兰森的选民,开一个T恤衫的印字铺子,每年从政府的小企业收入税减免得到几千美元的好处,他的孩子们享受由联邦补助提供的免费早餐和午餐,他88岁的老母亲曾经两次免费做了股骨手术。但是,他却偏偏替茶党印制T恤衫上那些反对政府的文字,认为那也是他自己的观点。

在美国的选举中,政治人物可以用选民的个人经济利益来引诱和争取他们,在相当的程度上也确实是有效的手段,但是,美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伦理价值观还是对许多选民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把这些价值观也当作与他们息息有关的自我利益。这些价值观比个人一时一地的经济自我利益,更清晰地形成了美国的民意。

在这一点上,任何政治人物,就算是总统,也不能充当他们的导师、舵手或总设计师。他们只能是民意的执行者,而不是塑造人,更不要说是强迫民意乖乖顺从他们的统治目的和意图了。

无论竞选手段怎样变化,对“美国梦”的坚守都不会改变

“美国梦”从殖民地时期就开始了,这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便能够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这种信仰跟宗教和意识形态都无关,以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来鼓励人们前行。美国梦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美国人,也在世界上有着神话般的吸引力。

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下滑,即便奥巴马致力于变革,至今却没有大的起色。同时在世界其他地区挑战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此起彼伏,这让很多人感到丧气失望,感叹“美国梦”不复存在。

大选虽然需要的是选票,但是,两党也敏感地捕捉到这个社会伤痛的神经。于是,候选人以及他们的搭档通过呼吁,试图唤回往日的梦想,试图激励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两党的价值观在这里殊途同归,不能不说这是美国价值观的一种传承了。

美国影响力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是,崇尚自由民主制度、法治和市场自由。

从广播、电视再到新媒体,无论“瓶子”怎样变化,但是“瓶子”里始终装着“美国梦”这杯“旧酒”,这也正是最让人回味的地方。

凤凰网 评论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魏巍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