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

597
2012.08.20

导语:被扣中国民间保钓人士已经全部放还,但是事态并没有马上和缓。据报道,包括8名国会议员在内的日本右翼团体人士共150人,8月18日晚前往钓鱼岛海域祭拜亡灵,其中10人登岛,对抗性和报复性行动的意味浓厚。相对应的,据新华社报道,8月19日,在多个大陆城市,青年走上街头进行了反日抗议活动。[网友评论]

反日

青年在大事中发声,所表达的赤子情怀,是一个国家朝气和不屈精神的代表,是国家最可珍贵的财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过时

自古关心国事天下事,是中国青年所受到的正统教育。每当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不论身份地位,不论年龄长幼,总会有人主动站出来为国事发声,青年人当然是其中的主力军。

今天世界的长期和平与广泛的融合,并没有消弭国界的阻隔和国家利益的纷争。在历史纠葛渊源甚深的东亚地区,尤其是中日之间,关系总是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钓鱼岛主权问题就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因为日本长期的实际控制,数十年,几代人,钓鱼岛始终是全球华人的一块心病。

此次被日本扣押的香港民间保钓人士终于陆续归国,这个最小年龄为30岁的叔伯保钓团的成就,有意无意间刺激了大陆年轻人,试想十多年未达成的心愿被这样一帮老船员实现了,怎不激起人竞争的心。 而14名保钓人士包括凤凰卫视的媒体记者竟被日本以国内法名义扣留,此后日本右翼又挑衅式登岛,而中方却仍只是报以强烈抗议,而没有采取其他更有力的反制措施。青年人发出声音表达意愿,自然在情理之中,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希望仍然令人震动。

大国外交也需要公民参与

军事战略研究者赵楚微博发表评论说:支持公民就包括对外政策在内的重大公共政策以和平方式表达意见,对参与示威者的爱国热情表示敬意。

公众的有序和合法参与是形成国家有力对外政策的基础条件,大国外交不是密室政客和精英的神秘游戏,但坚决反对以毁坏公私财物等破坏手段表达意见,这是对公共表达的抹黑。

孙杨

8月19日,大陆多个城市发生反日群众集会活动,图为成都集会现场。

和此前一样,这次的青年保钓抗议活动仍然遭受了社会的广泛批评。扰民,搞破坏,缺乏思想,仍是他们给社会留下的整体印象。

提防“爱国名义下的放纵”

即使在爱国的名义下,也容不得不辨是非,打家劫舍,侵犯他人的勾当。

人们在互联网上看到,抗议青年捣毁了不少同胞辛苦挣钱买的国产日本小汽车,这是无可争议的强盗行径。

很多日本店铺不出意外受到围攻,这些店铺一般都很有名气,显然是围攻者自己平时有钱有闲的时候也愿意光顾的地方,这样的抗议,带有了莫名的狂欢气息。

不出意外的是,一些仿冒日本品牌形象的店铺也受到了攻击,有些店铺甚至提前打出招贴说明自己完全与日本无关,只是肾上腺素遮蔽了理智的抗议青年是否会在意这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最被人批评的,是抗议青年多年如一日的口号——抵制日货。

那些个打砸破坏,多半是在这个口号的名义下进行的。抵制日货是否真的可以实现,实现之后的效果到底能不能搞垮日本,是青年们从来不去思考的问题。有人告诉他们3个月可以,他们信了,不需要验算。

所谓抵制日货,实质是抵制日本的一切,除了自己私藏的心爱之物。因为抵制日货,所以消灭日货,实际是消灭别人的日货,管他是哪个中国人,日本人辛苦挣下的家当,管它是什么产业链条的哪一段。

所以网上的人们纷纷表态,抵制日货之前,先抵制蠢货。

国家大事中法律不能再缺位

中国人习惯说法不责众,好像事情一大,责任人一多之后,法律的效力就直线下降,法律还管不管用,成了一个未知数。

这奇怪逻辑的根源不奇怪,每一个这样想的人都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法治精神。抗议示威,看起来是激烈无序的,但是正常情况下,是被法律小心翼翼的限制在相对有序的情况下的。这才能实现最好的抗议宣传效果,也能最大化保护人们的正常生活。

可事实是历史大潮下,不少挑头作恶者,尤其是那太多的浑水摸鱼者,真的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人们的财产损失能不能顺利的挽回,现在是他们最关心的。年轻孩子们要不要抓来负责,倒确实是其次。

是的,对于少不更事,有着爱国情怀的年轻人,法律应当有它的仁慈和悲悯,但是,如果法律继续纵容抗议过程里的破坏行径,尤其在今天取证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的情况下,不能帮助受害人挽回损失,打击真正作恶者,实现对民间抗议行为的规制和引导,让参与者们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有一个明确的预期,那么,民间的抗议行动永远都是个一地鸡毛的结果。

反日

图为深圳集会现场。

国家有事,年轻人要给力,但不能只给人留下没思想,没能力,没技能,只能起哄的印象。

抚平矛盾的国家心态

近期的对日抗议,充分体现了当前中国人矛盾的心态。而矛盾的心态,却都得出共同的诉求,就是对外强硬。需要谨慎对待这种矛盾片面的心态。

一方面是受害者和窝囊心态

在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中,中国一直是以克制忍让的形象出现,家底决定了外交的底气。

百年耻辱记忆犹新,尤其是在对日本时,更显得心态复杂。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创伤极大,8年艰苦抗战的胜利,也主要得益于盟军尤其美国对日本的致命打击,此后又长期受惠于日本经济援助,受害与收益间,始终显得有些窝囊。这种对历史现状的窝囊不满产生的强烈诉求,就是希望国家要硬起来,通过与强敌的正面pk,扭转历史的耻辱感。

一边是傲慢无知的帝国心态

在此次大陆城市城市青年的抗议中,人们看到了离奇的“帝国”字样,它竟然不是用来指代长期抨击的日本,而是指代自己,中国。

这两年中国GDP总量已经坐稳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强大的经济支援下,国防工业也大踏步前进,4代战机横空出世,震惊世界,航母训练舰下水试航,引人瞩目。

世界是现实的,仿佛已经做好准备要接受一个体量巨大,触角密布世界的中国了。这自然会催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有的小报已经动辄叫嚷要教训周边不安分的小国,年轻人血气方刚,心态乐观,没有遭受过人生的磨难和挫折,不知道世事艰难,自然轻松看好未来。

以公民建设推动青年进步

微博网友媒体人梁树新评论说,砸车反日事件,仔细分析,原是必然。因为从来没有进行过公民社会建设,政府讳莫如深,民间混沌迷茫。在一个经历过十年浩劫,法治精神游离的社会,民间所有行为都缺乏价值观的指引。所以会出现很多离奇的,甚至是完全负面价值的口号和诉求。

成熟的公民社会是怎样的,看看香港便知。

香港反日

图为香港集会现场。

自信从容的大国,有自信从容的青年。

凤凰网 评论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