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

421
2011.07.07

导语:郭美美事件余波未平,红十字会仍然深陷信任危机,民政部在7月4日发布了一则消息: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改变之前的双重管理门槛。这可以看作是民政部门对民间慈善组织的“松绑”,而这是否意味着民间慈善的春天就要到来?[详细] [网友评论]

民间慈善

近些年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慈善机构频频遭遇信任危机,说到底是这些慈善机构没有真正负起责任,管理人员官僚化、机构衙门化、管理黑箱化,使他们失去了公众的信赖。

民间慈善组织不再需要挂靠单位

在民政部发布这条消息之前,社会组织如想登记注册,要找到业务主管单位挂靠。很多社会组织因找不到政府部门或具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挂靠,无法登记。此前由李连杰一手创办的“壹基金”正是陷入了这种困局。成立于2007年4月的“壹基金”,作为内地首次尝试的一种公益模式,中国红十字会有三年之约。在三年的合同期里,作为私募基金的“壹基金”挂靠在有公开募捐资格的中国红十字会名下。然而当三年期满时,“壹基金”却面临着失去挂靠单位而夭折的风险。民政部的新规定正是为“壹基金”这样的民间慈善组织打开了一条新路。[详细]

开放性举措可能成为拯救中国慈善的契机

从4月份的“万元餐费”事件到6月的“郭美美”事件,红十字会接连不断的爆出负面新闻,而之后红十字会的回应也并不能令公众满意,一时间红十字会陷入了信任危机。红十字会开通官方微博欲做危机公关,然而却被网友恶搞,满屏充斥“还钱”二字。可以说,近乎垄断了中国慈善的红十字会陷入了危机,而中国慈善也陷入了危机。

另一方面则是民间慈善组织的不断崛起。2008年汶川地震,民间慈善组织初露锋芒,随后的玉树地震、映秀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处处可以看到民间慈善组织的身影。除了这些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外,民间慈善组织也将目光放在了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之处,例如邓飞等人发起了“免费午餐”计划。只是由于政策的限制,民间慈善组织很少有能够获得合法身份的机会。民政部此举放开民间慈善组织注册,将给中国慈善开放更大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拯救危机中的中国慈善。[详细]

回归民间或将使中国慈善破茧成蝶

除了拯救,开放民间慈善组织注册的更大意义在于激发民间慈善的活力。政社分开,这是当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像“壹基金”这样的民间慈善组织身份的困境源于政府与民间角色的错位,政府的大包大揽不仅垄断了民间社会的职能,也增加了慈善的成本。

中国未来的慈善要想持续发展,需要官办慈善组织不断去行政化、增加自主性,同时允许民间能够广泛地设立慈善机构,大力发展自下而上的慈善组织,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清晰界定自己的角色,不要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而慈善回归民间无疑会给慈善事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慈善事业也将渐渐淡化“官办”的色彩,迎来一个真正的破茧成蝶的机会。[详细]

调查

1.你如何看待开放民间慈善组织注册?
好消息,民间力量将推进慈善发展
不看好,本就陷入危机的慈善将愈发混乱
静观其变,有变化总是让人期待
说不清
2.你认为中国慈善最须改善的是什么?
建立阳光、透明慈善体制,完善监督机制
促进慈善由“官办”走向“官助”,开放民间慈善
鼓励更多国人参与慈善,提高慈善意识
中国慈善很健康,没什么需要改善的
说不清
3.你认为民间慈善最需要做到的是什么?
透明、公开的运作,取得公众信任
壮大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督慈善运作
说不清
 

郭美美事件让本就被公众质疑的红十字会深陷信任危机。

慈善本来是一种民间的社会行为,而不应是政府行为。政府拨款搞社会救济,就不叫慈善,应该叫做社会保障,民间社会筹集善款救助贫弱,就是慈善。

既对捐赠人负责也对受赠人负责

红十字会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而是一个由财政部门单立设账号、在政协占有席位、享有参政议政权的一个人民团体。其人事由组织部门负责,这也就决定了是“对上负责”,而公众、捐赠人对红十字会的要求是在资产运作、管理等方面完全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对下负责”。因此,只有对慈善事业进行立法,对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慈善机构进行体制改革,使其成为健全、公开、透明的社会组织,才能够摆脱信任危机。

中国的慈善事业目前定位尚不清晰,是民间事业还是政府管理的事业,迄今还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共识,建议政府通过立法明确慈善事业的定位,打破垄断,推进民间慈善力量发展,让更多热衷慈善事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进来。[详细]

具有发展的内驱力 可以“不须扬鞭自奋蹄”

民间慈善机构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吸纳公众捐献,然后妥善经营管理,合理分配使用,使公众的捐献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民间慈善机构内部有人侵占或挪用善款,或者管理不善致其经营状况欠佳,则会得不到公众的支持甚至遭到公众唾弃,从而陷入运行困境乃至破产。所以,民间慈善机构自身具有向前发展的内驱力,可以“不须扬鞭自奋蹄”。而政府开办或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有政府或财政支持,其运行自然没有这个后顾之忧,也就缺乏做大做强的心理内因。[详细]

易于监督机构监督

民间慈善机构作为民间组织,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财务公开、财务收支报告、资质等级评定等制度,否则会招致被公开违规行为、被评不良等级、不予年审甚至丧失资格等法律后果。政府只需完善慈善法律,并通过登记、备案、年审等手段即可对其监督。而政府开办或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可以说就像政府的孩子,作为父亲的政府会不会对孩子动真格值得怀疑。而且政府还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其监督的公正性无疑得不到制度上的保证。[详细]

由邓飞、梁树新等人发起的“免费午餐”公益活动正是中国当下民间慈善的代表。

去年,李连杰创办的“壹基金”曾因没有挂靠单位而差点夭折。

“免费午餐”项目证明,中国民间拥有取之不尽的智慧与源源不竭的善意,如何将这种善意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需要民间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民间慈善团体需要取得公众信任

中国一些慈善机构之所以失去信任,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有效的慈善捐赠管理监督体制缺失,政府单方管理慈善捐款,而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慈善捐款滥用事件,也逐渐让公众失去了对政府单方监管的信任。外部监督的首要前提是慈善公益组织运作透明、信息公开,没有信息公开就没有公共督导,更无法建立慈善捐赠赖以生存的社会信任基础。

从国外经验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中国纯民间的评估机构还没有出现,第三方评估机构多是民政部门发起或以民政部门主导,带有官方背景,最大缺陷就是行政干预。所以,民间慈善组织的第一步就是要取得公众的信任。[详细]

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

随着慈善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应当尽早立法规范慈善行业,并建立起有效的各种监督机制。首先是应建立专门的慈善组织监管机构,实施对慈善组织的统一监管和协调,坚持通过审计机构定期与不定期地对慈善机构的财务与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并公布,对违规的慈善机构予以降级直至取缔。

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由具有合法资质、公信度好的中立第三方,对慈善机构定期进行资质、财务状况、信用等级评估并予以公布,使各慈善机构对捐款的使用去向保持高度透明。[详细]

推动慈善从“官办”走向“官助”

官办慈善,甚至垄断性的官办慈善,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慈善的衙门化、官僚化,操作的不透明化带来的效率低下,廉洁不保。在权力的羽翼下,官办慈善机构对于人们的关切的麻木不仁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对官办慈善的信任也是无法真正建立的,最终的结果是,官办慈善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政府对慈善事业不应该一手的操办或者垄断,而是对民间慈善事业进行扶植与引导,必要的时候要出手相助。

还是以免费午餐为例,印度政府早在1995年便正式开始“小学教育营养支持全国项目”,也就是“免费午餐”,每天为每个小学生提供100克的大米或小麦。然而,这些发放到家庭的粮食并没有全部吃进孩子的肚里,有些家长很快将粮食变卖贴补家用。直到2001年11月28日,印度最高法院裁决,强制要求各邦给学生们提供烹饪好的午饭。民间人士这时起到了绝大的作用,基金会、义工、技术人员堪称八仙过海,为孩子们的免费午餐殚精竭虑,最终,印度1.2亿儿童每一个人都吃上了营养的午饭。[详细]

善款善用 向国外学习

美国对于慈善机构的监督途径很多,同时也非常严格,如设立行业评级与社会监督。美国慈善评级机构先后为超过5300家慈善机构评级,级别从高到低分为4星到无星,同时提供各个标准下的前十排行榜,其中不少是负面排行,比如筹款回扣率排行,财务危机排行,劣等机构CEO薪水排行,赠款囤积花不出去排行等。在这种监督力量推动下,慈善机构纷纷提高自己运作的透明度。

法国公众每年向慈善机构捐款的数额高达数十亿欧元,为了管理和使用这些善款,法国一些大型慈善机构1989年联合制定了规范慈善机构行为的宪章,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不谋私利、严格管理、规范运作、财务透明,基本上保证了慈善机构获得的善款得到善用。另外,法国政府对慈善机构也有非常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些措施基本上保证了慈善机构获得的善款得到善用。[详细]

陈光标是中国当下民间慈善的一个代表人物,却也屡遭质疑。

印度儿童的“免费午餐”计划,是慈善由“官办”走向“官助”的典型案例。

开放慈善组织注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完善立法、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中国慈善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凤凰网 评论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魏巍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