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养老的可能与不可能

2013.03.21 两会自由谈第5期 总第5期 策划:彭晓芸 编辑:魏巍 郭刚 实习生:陈曦

当“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提上一国总理的议事日程,应当承认,这个社会已经存在“潜规则”盛行的现象,到了需要厘清和重申“明规则”的时候了。因此,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潜规则为何如此如鱼得水?明规则为何让老实人吃亏?[2013年全国两会][网友评论]

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

两会声音:
促进社会公正 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李克强

李克强说,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李克强:促进社会公正 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他强调,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详细]

李克强:用法治精神建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详细]

李克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

李克强说,要实现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三项任务,需要有三大保障。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依靠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二是建设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三是建设法治政府,这尤为根本,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详细]

张德江:法律至上人人平等 制度不因领导人改变而变

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发表讲话:“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得出一条重要结论,就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详细]

古井贡酒

下一个十年:
“明规则”如何战胜“潜规则”

向前
  • “明规则战胜潜规则”提上总理议程

    “明规则战胜潜规则”提上总理议程

  • 明规则的不合理,助长潜规则滋生

    明规则的不合理,助长潜规则滋生

  • 利益最大化 还是规则最大化

    利益最大化 还是规则最大化

  • “潜规则”的传染效应阻碍经济全球化

    “潜规则”的传染效应阻碍经济全球化

  • 许身健:”斩断潜规则的手“不能仅靠鞭子

    许身健:”斩断潜规则的手“不能仅靠鞭子

  • 建立明规则 每个人都盼着别人是起点

    建立明规则 每个人都盼着别人是起点

  • 陈及:靠“潜规则”掠夺的利益就要放弃

    陈及:靠“潜规则”掠夺的利益就要放弃

向前

观点一:

彭晓芸:潜规则盛行已妨碍改革红利的共享

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李克强总理提出来用“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包括敬畏法律以及提到了改革的红利,意味着要共享改革红利,目前制度上的一些规则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守。

中国社会实际上面临很多深刻的矛盾,很多的冲突、矛盾和分歧。从潜规则和明规则这个角度看,造成今天这种诘屈聱牙的局面,很多方面是失衡的,或者说不和谐的,这是一个主要的导因。[全文]

观点二:

陈及:明规则的不合理,助长潜规则滋生

所谓的明规则就是良币,潜规则就是劣币。有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既然说明规则和潜规则是一个相对的产物,必然它们是相辅相生的,所以我们要考虑为什么产生潜规则。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的《辩论社会的政治秩序》这本书里,讲到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有着广泛的腐败,讲到了潜规则和明规则之间的关系。他说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整个运行的制度很多东西是不合时宜的,或者是趋同于某一个利益集团,虽然它是明确的,甚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是它跟这个社会发展的要求脱节。[全文]

观点三:

许身健:遵循规则不能仅靠“鞭子”

潜规则最大的问题是它毒化了人们对规则的一种信奉,法律界都有这样一句话就是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当然这个法律是广义的,一定的规则它也是我们之间的法律。但是使用潜规则破坏这种应有的规则它获得的好处是一个方面,最大的问题它会形成整个社会对于规则的一种蔑视和藐视,如果说我们这个社会人人不拿这个规则当一回事,那会是非常危险的。

新加坡政府的统治效率是非常高的,但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对它有非常多的批评呢,它是靠鞭子靠严刑峻法实施的,我们想一想,大国的崛起你靠的是刺刀,你靠的是鞭子,别人怎么会尊重你。 [全文]

古井贡酒

“规则革命”需重申契约精神

观点一:

未来这一届政府,将发力推进法治进程

“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7日会见中外记者时讲的这句话,成为后两会时间值得持续关注的一个亮点。这是李克强表示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厘清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时明确提出的观点。

“明规则”、“潜规则”、“权力寻租”、“改革红利”、“约法三章”……这些具有明显社科思维的词汇从这位法律学背景的总理嘴里自然流出,可以预见,未来的这一届政府,将在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方面发力。 [全文]

观点二:

“明规则”提出,将有强烈社会反馈和深远历史价值

中国社会经历过道德动员的高潮时期,也享受过经济引擎的辉煌时光,但对于今天的一般市民阶层而言,道德动员在一个价值观已然分崩离析、日益多元的社会里,可调动的社会资源及社群认同空间已越来越小,经济发展的宏图在生态危机的拷问下,也不再是炽热的第一选项,那么,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民间社会,亟需谋求新的底线共识,选择可靠的运行机制----“明规则”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提出来,将有强烈的社会反馈和深远的历史价值。[全文]

观点三:

社会鸿沟日益扩大,谋求“明规则”是当务之急也最为可行

提起“明规则”、“潜规则”,国人几乎都有话要讲,或饱受其害,或深谙其道。可以确认的是,在这个利益分享和利益博弈的过程中,过去靠广泛道德动员凝聚的社会共识的确日渐微弱,这一现象已经引起知识界的普遍关注,学者秦晖所引发的一场关于重回底线共识的讨论便是对这个时代的一次把脉。

思想家们各自开出药方,或审慎乐观,或悲观观望,在继续启蒙话语还是重启新的社会动员语态方面,也各持己见。而政府作为民意代理人所抛出的路径选择,相较于知识分子学究气浓重的讨论,可能显得更为务实和迫切,在社会动员的能量方面也是知识分子群体所难以企及的。也就是说,价值观的分歧可以搁置或持续争论,且在一个多元社会,不同立场或利益代表的共存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谁也无法以道德动员的简单说教或经济利益的物质诱惑驱使全体社会成员向己方妥协,那么,在这样一个鸿沟日益扩大的情境之下,谋求社会运行机制层面的“明规则”可能是当务之急,也是最为可行的。[全文]

古井贡酒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拒绝潜规则?

  • 1.你是否认为当前社会潜规则盛行?(此问必选)
  • 2.你对当前社会中潜规则的态度是?(此问必选)
  • 3.你摊上事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走法律程序还是找关系?(此问必选)
  • 4.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拒绝潜规则走明规则?(此问必选)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