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

495
2011.11.02

导语: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可今年以来,关于免费午餐的新闻不绝于耳。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这个计划的实施,与今年3月由媒体人和公益组织共同发起的“为贫困山区孩子捐助3元的免费午餐活动”密不可分。这也意味着,民间慈善的努力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回应。[详细] [网友评论]

分享按钮
免费午餐

从民间走到政府,从来没有一例民间公益行动像“免费午餐”这样成功。政府与民间的努力形成一种合力,无疑将更加有利于增进民众福祉。

贫困学童营养不良情况严重,家长根本无力为其改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一家非政府组织。多年来,它一直关注和研究贫困地区学生营养贫困问题。2010年5月后,该机构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四个省份的1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营养问题做了抽样调查。这次调查发现,近年来,贫困地区学童营养不良状况虽有改善,但问题依然严重。参加体检的1458名10-13岁学生中,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到9%.这表明,中国贫困农村学生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问题相当突出。

调查组以都安县三只羊小学为例子进行了经济分析——该校11岁男生的典型膳食为早餐一个包子、中餐和晚餐都是米饭就黄豆,每天的食品支出约为2.3元,一年的食品支出则至少是832元,而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68元,一个孩子的食品支出就占人均纯收入的60%多,如此简单的伙食已经构成了家庭的负担,更别说改善营养。[详细]

一天3元帮助儿童免于饥饿,民间力量开启真正的中国奇迹

2011年4月2日,由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等五百多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募计划,启动了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的计划。显然,在中国经济光鲜靓丽的今天,整个社会已经在心理上无法忍受这个国家居然还存在大量儿童面临饥饿威胁这一残酷事实。因此,当邓飞等人喊出“我们的使命:帮助儿童免于饥饿,健康成长”这样最为朴实的口号时,民众掩埋在内心深处的爱心便如泉涌,喷洒向那些远在发展边缘地带的贫困少年。

由邓飞领衔的民间团队的大力推动,从4月初到现在才半年多一点时间,已经覆盖了至少100所学校,募集的资金高达2500万,仅10月31日,即因淘宝网团购平台聚划算帮助,筹集捐款三百多万,令人咂舌。以至于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前司长王振耀先生要感叹:“这不仅是中国慈善史上绝无仅有的,就是欧美一些国家也没有。”几乎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奇迹。[详细]

民间探索引领国家行动,160亿元拨款改善贫困学童营养

中国国务院自1997年便已颁布《中国营养改善计划》,2001年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两免一补”,并逐渐提高补助标准。但据到目前为止,这些政策都无法做到“全覆盖”。而10月26日,中国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从“免费午餐”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舆论普遍认为,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对‘免费午餐’而言,它是一个奇迹;对当下社会而言,这是民间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范例。”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前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坦言自己这两天一直很激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规模的政府回应,这不仅是中国慈善史上绝无仅有的,就是欧美一些国家也没有。”[详细]

吃不饱

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童连吃饱饭都不能得到保证,更惶论能吃得好了。贫穷的现状使得他们的父母即使想保证他们的营养但也有心无力。

邓飞

由邓飞领衔的“免费午餐”团队在半年的时间里就已经为万余名贫困学童提供了热腾腾的免费午餐。

从项目启动的短短几个月,基金会便筹集到1600多万元善款,为77所学校1万多孩子提供了免费午餐。免费午餐项目也为民间慈善的推动提供了新的模式。

媒体的力量:借助新媒体、电子平台推广免费午餐

几十所学校,数万名孩子,这对于庞大的中国儿童群体而言,可谓九牛一毛。仅从规模的角度衡量,免费午餐计划对于中国儿童忍饥挨饿现状的改变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重要的显然不是规模,而是这一计划本身所形成的一种强大的号召力。借助微博的传播,微公益行动聚合了多元力量,更激起了帮扶贫困儿童的献爱风潮。

“免费午餐”得以迅速推广,媒体的作用立了头功,尤其是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和传统媒体的合力推动。邓飞及其团队同样承认,如果没有记者及媒体公信力的保障,“免费午餐”注定无法获得公众的普遍认可。邓飞及其团队设想并付诸操作的模式是这样的:利用微博平台,通过500名记者的联合倡议发起,通过挂靠既有基金会完善募捐资格,借助区域性主流平面媒体的报道推动,吸引社会力量补给贫困地区儿童营养。[详细]

负责的公益:监督善款去处,并非全部推给学校

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给几张百元大钞,发几袋大米,送几壶油,嘘寒问暖一次,就是一次扶贫济弱,就是一场慈善活动。而很多针对小学或者针对贫困地区的慈善活动,往往就是把募集到的善款一股脑的交给学校或者当地的管理部门,至于这钱怎么用、是否用到位则在无人关注。“免费午餐”却突破了这一窠臼,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创新。

在财务流程上,先是由“午餐计划联合执行小组提出采购等用款申请,微基金等组织方负责审核,盖章签字确认后由微基金放款到执行小组指定账号”。接下来,“所有款项开支都必须有明细表,日常伙食采购、交通运输费和厨房工人工资发放等要有学校负责人、学校财务、采购员、村委负责人及家长代表各方签字确认”。这样就保证了捐给“免费午餐”计划的善款真正的用到了给贫困儿童的免费午餐上。[详细]

透明的慈善:让每个人都能查阅慈善账目

“免费午餐”通过彻底公开的方式,让善款用途得到了有效监控。每一天每一笔钱及时公开,让善款去向有据可查;家长举报,让每项支出的真实性和效果有监督;而志愿者参与,又弥补了利益不相关者不参与监督和家长不敢监督造成的主体空缺漏洞。正是这样的主动接受监督,奠定了“免费午餐”快速发展的基础。

在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慈善组织主动公开、彻底公开,甚至请人监督,其实是共同特征。在美、英等国,慈善组织不但要接受来自官方、行业的严密监控,甚至每个公民都可以去慈善机构查阅账目,有权获得慈善组织的年度账目和财务报告,很多基金会还会自己聘任第三方审计机构来对其每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详细]

新媒体

“免费午餐”计划利用新媒体和电商平台,使得影响力在半年内就席卷中国,募捐到过千万的善款。

食堂

免费午餐不同于其他公益慈善的一点是,它并非把募捐到的款项一股脑的推给学校完事儿。而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起包括采购、食堂等一系列的标准化程序。

从来没有一例民间公益行动像“免费午餐”这样成功,或许,这也是重新审视中国式慈善的契机。

从假发票到郭美美,丑闻不断的官方慈善机构信誉跌至冰点

受郭美美事件和一系丑闻的影响,包括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在内的所有慈善机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公众正在用手和脚作为选票,以不捐或少捐进行回应,对慈善机构形成一种逼压,使其做到公开透明,加速改进,重塑形象以换回社会信任。在此语境下,从青海、佛山、深圳到广州等地红十字会传来的信任,正验证着这样的事实。

略显巧合的是,免费午餐计划如火如荼发展之际,正是中国官办慈善机构公信力折戟之时,一场因为一个女孩炫富而刮起的对红十字会等官方慈善机构的拷问行动,重构了整个社会对于慈善机构公信力印象的排序:在官办慈善机构遭遇信任危机之时,以微公益形式呈现的民间慈善行动却迎来了开春之旅。[详细]

从公益环保到免费午餐,公众对民间慈善热情达到沸点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约44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4.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5万个,基金会2600多个。数量庞大的民间公益组织,出现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这对于社会转型、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中国来说,是多么宝贵的润滑剂,大量民间公益组织所形成的缓冲带,已经成为政府社会管理功能的有力补充,甚至能够分担部分的政府职能。

而公众对于民间慈善的热情也在不断地升高。譬如,“免费午餐”计划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收到的募捐款就突破了千万,而一些慈善组织像是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因为受到丑闻的影响,收到的捐款数量大幅度的降低。而其他的一些公益慈善组织,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眼前,受到公众更多的信任。可以说,中国的公众从来不缺少对慈善的热情,而民间公益组织的努力将这份热情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详细]

免费午餐模式,民间慈善与政府已形成良性互动

今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免费午餐”期待政府接棒》,指出“免费午餐背后隐含着营养权这项基本的权利,它与生命健康权息息相关,也关乎社会公平公正、长远发展。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支持,提供保障这一权利的法律程序和服务,本是政府应尽之责。”这其实是官方媒体第一次正式回应“免费午餐”计划。

在王振耀看来,与其说“免费午餐”的实践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不如说民间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对待而非对抗,让政府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意。从民间行动到国家政策,以“免费午餐”为镜,也是一个重新审视中国式慈善的时刻。“免费午餐”成功了,同样也给那些不成功的民间公益行动提供了对照反思的范例,期待政府与民间的这种默契可以更多一些。[详细]

民间慈善更应该成为未来中国慈善的真正主力

中国不仅需要更多的慈善家和政府慈善组织,也更需要各种民间慈善组织的有力补充,发展慈善事业仅靠政府也是行不通的。民间慈善组织的成熟、发展与壮大,才是公益慈善健康发展的最佳路径。一个成熟的社会,需要民间慈善活动,这不仅仅是“社会办慈善”的灵活高效,而且可以有效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是完善社会组织,在慈善事业方面,民气可用。民间拥有海量的精神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这是一座富矿。

2011年将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变革之年,正如免费午餐计划所提出的:“‘免费午餐’项目由志愿者、政府、媒体、公益机构、电商营运的互动、无所不在的网友、神出鬼没的旅友等一起参与营运及一线监管。”背靠网络,倚赖民间,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已经诞生。未来,政府力量的介入必将举足轻重,而民间公益组织也可堪当大任。[详细]

印度免费午餐

印度政府向来以执行力低下闻名,但是它在免费午餐上的执行力却很少有国家赶得上,至今已有1.2亿印度儿童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

郭美美

郭美美事件引爆的红十字会信任危机使得传统慈善的信誉跌至了冰点,很多红十字会在下半年甚至很少能收到捐款。

民间慈善

慈善的生命力在于民间,而在未来,民间慈善也应该成为中国慈善的主要力量。

“免费午餐”计划不仅仅帮助了贫苦地区的学童,更使得民间慈善与政府形成了良性互动,这不仅为陷入泥潭的中国慈善业找到了一条出路,更意味着民间慈善在未来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凤凰网 评论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魏巍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