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检验政府的时候到了

pic

郭巍青 中山大学政务管理学院教授/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

中国内地禽流感的病例已经增加到7例,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也在内地公众当中引起强烈关注和某种程度上的紧张情绪。社会的集体记忆库重新开启,十年前非典肆虐的场景再次浮现于很多人的脑海。还要注意到,十年前没有微博,现在有了。网络上,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健康风险等信息反复叠加。危机信息的社会传播速度更快,风险的社会放大过程更加复杂。因此,政府有责任调控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目前的政府反应方式来看, 它的危机应对策略还有很多改善的空间。

首先必须认识到,请专家做出专业判断是一回事,政府怎样向公众解释目前的情况,又是另外一回事。已经有专家说,目前只是零散个案,只要加强防范,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这是一种专家意见,当然有它的科学道理。但如果政府仅仅宣传这种意见,那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因为,由于情势复杂,专家意见可能是多样的,甚至可能是彼此对立的。又由于情况在不断变化发展,同样一个专家的意见也可能会出现前后变化。从非典以及许多公共卫生案例来看,出现多样性的意见并不奇怪。此外,专家判断的涵义也是需要多角度解读的。就以“目前未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可以人传人”这样一个判断来说,它只是表明目前事态发展的程度,并不排除会进一步发现证据。

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健康风险不仅来自于病毒感染,也来自于政府部门的臃肿、碎片化以及信息不通、协调失灵。多年来,政府不断强调危机应对机制,那么现在是证明机制是否可用的时候。

因此,政府不但要发出防范劝告,还应该给出明确的行为指引。比如,有人恰好感冒发烧,或者身边出现疑似情况,怎么办呢?网络上有一种意见说,千万不要去医院,这个时候最容易交叉感染。考虑到非典初期的教训,这种意见绝对有它的道理。那么到底应该不应该去呢?地方政府特别是卫生部门,要提供明确的建议和行为指引,比如说设立热线电话。要说清楚正确的流程,相关的责任机制和程序保障都要向公众公开。

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健康风险不仅来自于病毒感染,也来自于政府部门的臃肿、碎片化以及信息不通、协调失灵。多年来,政府不断强调危机应对机制,那么现在是证明机制是否可用的时候。重点在于能否证明,我们已经从非典危机中真正吸取了教训,并已转化为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以及技术保障和资源保障。获得公众的信任,我们才能同时做到,既保持足够的警惕,又避免社会恐慌。
凤凰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