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成功的救援,18名被困者在当夜就脱离了险境,几乎毫发无损;这也是一次失败的救援,一位年轻民警生命的逝去为救援行动增添了悲伤的色彩。

事件过后,舆论的谴责声浪一齐对准了学生,却忘记了对政府的救援行动加以反思。在“领导重视”面前,在“大学生”这一身份标签面前,人们的行为是否会忠于理性?对于政府救援行为的本身,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反思。

一次不同寻常的野外搜救

求救短信震惊两地 黄山书记、市长“一线指挥”

12月12日下午,在接到18名复旦学生被困黄山的报警后,上海市政府及公安部门立刻联系安徽省政府及公安部门,紧急联动。安徽方面闻知18位大学生求救后,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全力搜救,确保安全”,省长王三运批示立即组织力量施救。《黄山日报》报道说,该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市长宋国权及其他市领导立即赶赴搜救现场,“一线指挥”。[详细]

地形崎岖天气恶劣 雨夜搜救打破“夜不上黄山”惯例

在山区,因地势险要,如无特殊情况,都有夜晚不进山的传统,尤其是雨夜,这在黄山地区也不例外。按照国际上救援的原则,只要可能危及救援者本身的生命安全,救援可以停下等待时机。但他们面对的情况是,只要各级领导层层重视,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基本就只能是不计代价救援!不计条件,不计后果。于是,黄山当地的公安民警和消防队员等组成紧急搜救队,在雨夜进山搜救被困的复旦学生。

多个部门紧急联动 230人进山搜救18名学生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副省长花建慧都先后对救援做出了批示,命令紧急层层传达,两地的若干个部门都紧张起来。黄山当地的公安民警和消防队员紧急集合,组成了230人的紧急救援队进山搜救18名被困的复旦学生。除此之外,黄山风景区的综合治理队、环保放绳队等队伍也紧急集结,在救援过程中,黄山方面还动用了武警部队参与救援。

经验不足装备缺乏 救援队进山缺安保措施

进山搜救的救援队装备并不专业。这只救援队是由公安民警和消防队员紧急组成的,缺乏专业的救援经验。照片中的武警,穿的是普通的迷彩服,没有带背包,甚至还打着伞。用的是手电,而不是头灯,而且没有带备用头灯,如果每人一个,也许就没有悲剧了。在会合后应该是找个平点的地等天亮下山,最终却选择了连夜下撤。而黄山风景区管理处缺少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职。总之,不太专业的搜救队去救援太不专业的探险队,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悲剧发生了。[详细]

寒冷雨夜紧急下撤 谁来为决策失误负责?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被困的18个人并无生命危险,在会合后本应找一个安全地点等待天亮下撤,但是指挥部最终却决定连夜下撤。在装备和安全措施不足的情况下,间接导致了张宁海悲剧的发生。在张宁海出事后,救援队一度打算带学生们从另外一条向上的山道离开。被学生们的领队拒绝,所有人退回山谷,站在雨中,等到天亮,增援的人员到达后,人们扶着安全绳,开始缓缓下山。

一位民警的话或许可以解释这一切:这些被困者身份特殊,复旦大学的学生!万一学生晚上在山上出了事,他们不好交代,领导无法向省里交代,省里无法向兄弟省市交代……[详细]

 

调查

1.你认为当晚救援队是否应该连夜下山?
应该
不应该
说不清
2.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救援队成为“敢死队”?
“大学生”身份的敏感性
“二姨夫”的特殊作用
“救命,有18人”短信的误导
其他
3. 你认为本次事件中救援队的使用是否合理?
合理
不合理,有滥用之嫌
不好说
 
  • 黄山崎岖的地势以及当时恶劣的天气为救援增加了困难。

  • 黄山市长宋国权在救援现场“一线指挥”。

连夜下山终酿悲剧 “救援队”为何成为“敢死队”?

“救命,有18人” 短信背后是巨大的政治考验

据媒体报道,受困队员在电话报警未果之后,向手机联系人群发了求援信息,在短信里写下了“救命,有18人”的字样。收到求救短信的家属随即拨打了当地110,并把短信情况通知了复旦,复旦直接把事情上报给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及公安部门立刻联系安徽省政府及公安部门,紧急联动,并引发了之后的两地联动大救援。

之后的事实证明,18名学生只是迷路,无人受伤,按资深人士的说法,属遇险中最轻的险情,而两地动员的救援力量,却属于国际惯例中的顶级救援级别红色险情应对措施。即使在救援队找到受困学生并确定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各方还是决定冒着危险连夜下山。如果说之前还可能被短信所显示的危险程度误导,连夜下山则显示了决策人员并不以当前危险程度作为判断依据,而是根据“18人”所意味着的政治考验来行动。[详细]

“被困的是复旦学生!” 大学生身份成敏感标签

人们都知道,大学生具有社会宠儿的属性,出于对其活力与能力的半看重与半顾忌,政府一直呵护有加。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治国者的神经末梢。他们和政府的游戏,有如调皮小儿和保姆的关系。总体乖一点,不时耍点小脾气,恰恰能赢得监护人的欢心。在每年毕业生总数达到六百万以后,大学生群体更显出在国家维稳天平上的分量了。

在媒体的操作中,本不具有新闻性的事件在与“大学生”联系上后便成了热点新闻。比如“大学生卖猪肉”、“女大学生失足”、“大学生蚁族”……即使今天的大学生已经不是当初的“天之骄子”,他们依旧是社会中身份敏感的一群人。 [详细]

“二姨父”是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领导重视”

据媒体报道,在受困学生三次报警失败后,一个队员想到了上海的亲戚。当时的说法是,他二姨父影响力很大,如果向他求助,绝对有效。随后的一系列事情证明,最后一次报警,让上海和安徽两地都迅速行动起来。之后,这个一度被舆论关注的“二姨夫”公开辟谣,声称自己“本来就没有影响力,现在更没有影响力。”

其实二姨夫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重视”。先是上海的领导重视,后是安徽领导重视。领导重视之后,张宁海们才不得不雨夜上山,连夜下山,从一支并不专业的救援队变成“敢死队”。在整个救援行动中,领导的判断成为行动的准绳,对危险程度的科学评估退居其次。 [详细]

  • 雨夜下山直接酿成了悲剧的发生。

  • “二姨夫”在媒体中公开辟谣,说自己只是一个“个体户”

  • 张宁海成了烈士,这是一次失败的救援。

悲剧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的不专业被批 救援者的不专业同样须检讨

没有向导,仅凭GPS和指南针找路,连基本的大雨衣及保暖毯都未配置;“自我”预报黄山近期无雨雪,未预计可能的变化,对探险区域缺乏了解;这些是专业人士对盲目探险的学生们的主要批评。归结起来就是缺乏经验,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但是反观作为救援者主力的当地公安、武警战士呢呢?他们有向导帮忙,对本地也熟悉。但是从照片上看,他们除了一件雨衣和一支手电之外,装备并没有好到哪里去。而在这样夜间、大雨、长途、险峻条件下的来回奔袭,相信对于他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寻常的经历。难度之大,专业野外救援人员尚且犯难,何况没有专业训练保障的他们呢?任务完成全靠的是令行禁止的纪律素养。[详细]

学生滥用公共资源当责 但监督的眼睛显然更应该盯紧政府

作为公园的黄山景区,不管是开放还是未开放的区域,和数百人规模的救援人力物力花费一起,都属于全社会公共资源、公共利益范畴。公共资源不能因为个人权利的滥用而被浪费、受损失,这是学生们的行为之所以应受责难的原因之一。未来的野外救援将尽可能引入专业队伍,使用专业装备,而警方的工作更多的则是支持和维护秩序。对于不听劝阻,滥用公共资源者来说,承担一定的救援费用,防止公共资源滥用,已经到了应当提上立法议事日程的时候。

但是作为探险者们的学生所能浪费的公共资源,无论如何是无法与随意行政的政府相提并论的。不合法、不合理、不科学的行政,对于公共资源的挥霍才是社会更应当警惕和严格监督的。

冲锋在前的永远是警察 警察万能现状揭示政府万能的施政逻辑

有困难找民警,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它体现的是公安机关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警察什么都冲锋在前,但是实际情况是,老百姓没觉得得了什么实惠,基层民警更是被折磨得苦不堪言。警察的职责由《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随意扩大执法和服务的范围,既可能出现行政违法,更可能造成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损失。在野外救援这样的专业领域,普通民警的表现,很难与受专业训练的搜救人员相比。

但是我们的民警仍然孜孜不倦的出现在每一个麻烦现场,作为权力最广大的公权力部门,警察万能的现实反映了政府万能的施政逻辑。这样的逻辑将排斥民间自救组织的空间,是对于公共资源的完全垄断,相应的结果必然是公共行政变得随意,偏离合法、合理、科学的轨道。

  • 事件不能止步与人们对当事学生铺天盖地的谴责,对救援行动本身的拷问意义同样重大。

  • 未来的野外救援,应当引入受专业训练的搜救队作为主力。

结束语Conclusion

学生的冒失行为已经受到了足够多的批评,而地方政府对于公共资源的垄断、挥霍以及公共行政的随意,才是最值得我们警惕与反思的。

凤凰网评论频道出品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