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
2011 09.28

导语:“7.23”动车事故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上海地铁10号线却再次上演追尾事故。“信号故障后人工调度致两车相撞”,甚至有问题的信号系统还出自同一厂家,这很难让人不将两起事故联系起来。而且,就在前不久的7月28日,同一条线路上还曾发生过“开错方向”的事情。为什么出故障的总是信号?破解信号疑云又该靠什么?[资讯专题: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 [网友评论]

分享按钮
上海地铁

“7.23”动车事故以来,质疑列车信号系统的声音就没有停歇过,但上海地铁似乎没有对这个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尽管信号故障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反思和处理却没有提上日程。

上海地铁事故频发且均剑指信号

尽管面对媒体和公众,上海地铁的运营方不止一次显示他们的信心满满。然而,近年来上海地铁事故多发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大多与信号故障有关。

远的不说,近两个月来就相继发生过三起:第一起,7月28日晚间本应开往航中路方向的地铁10号线列车,却反常地朝着虹桥火车站方向开出,此事在当地已经被老百姓当做笑话讲。第二起,8月2日上午,上海网友“安生小宝”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出地铁故障的消息,“10号线故障!门都开不了,乘客只能排队从驾驶室出去。”经查,10号线当天“搁浅”在半路,直到后续列车把它顶送至最近的虹桥路站才疏散乘客。第三起,9月15日早高峰期间,上海地铁8号线突发设备故障,江浦路至中兴路区段列车限速运行,发车班次间隔延长,不少网友纷纷反映8号线其他区段亦因此受到影响,甚至有乘客称“3站路开了35分钟”。[详细]

“7.23”动车事故信号疑云仍未拨开

与地铁追尾一样,动车事故发生后,媒体的焦点也曾一度集中在信号系统上。只不过此次上海地铁出事,并未遭受雷击等天气现象的干扰,如前所述,在事故频发的上海地铁上,信号出故障并不是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

有媒体称,经上海铁路局初步分析,甬温线“7·23”动车追尾惨剧的原因之一是信号系统设计缺陷。错误的绿灯信号,在瞬间夺走至少40个鲜活的生命。调查组的专家刘连光,认为事故有设备缺陷和故障的原因,所谓的设备缺陷,包括信号系统设计上的缺陷。但他的说法被院士王梦恕否定了,他认为动车信号技术上没有问题,属于责任问题、管理问题。直至今日,动车调查结论仍未公布,关于信号是否有缺陷的争议则一直存在。不管怎样,在遭遇如此重大的灾难之后,仍旧没有对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再怎么说都有失职之嫌。 [详细]

卡斯魅影再现地铁追尾终酿惨剧

另一引起人们注意的信息是,两次事故的责任方都统一指向为地铁提供信号设备的供应商—卡斯柯公司。同时,卡斯魅影并不是第一次在上海地铁上出现。今年7月28日晚高峰,一列10号线列车就曾犯过开错车道的低级错误。对此,上海地铁方面表示,这是因为正在实施CBTC信号升级的调试中发生信息阻塞故障,致使列车重复使用了此前的进路信号。

“当时10号线开错方向以后,我们也确实约见了卡斯柯的领导,他们也给我们做出了承诺,确保安全上不再出事故。”俞光耀昨天表示,“今天下午发生了这个情况,所以我想我们也一定要把这个原因弄清楚。”值得关注的是,两年前,因卡斯柯提供的信号系统误发速度码,导致上海地铁1号线两列列车在上海火车站站附近侧面碰撞。然而,上海地铁并没有吸取这些“不流血”的教训,追尾惨剧的出现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次次警钟的响起,却总也敲不醒上海地铁的运营商和管理者。[详细]

事故现场

与以往发生的事故不同的是,此次事故造成了284人受伤,且其中不少重伤。尽管如此,仍有人称此为“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截至目前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地铁

如果说之前发生在地铁上的事故多是“不带血的教训”,那么此次车厢上的累累血迹则打破了则打破了此前的“幸运”。

又一次祸起信号,从高铁到地铁,列车的信号系统缘何如此脆弱?

垄断下蛋: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媒体曾用“胎生于铁路系统内部”、“从地铁领域发迹”、“国内地铁信号系统的领军企业”等词汇来修饰这家名为“卡斯柯”的信号系统供应商。在此堪称危急的时刻,有必要回头思考,这一企业所承揽的国内众多地铁、高铁项目,是否经得住起码的程序拷问?而据报道,该公司参与的各类招投标过程,以及更早的发迹传奇,都有一团挥之不去的体制垄断阴影。不少地铁线路信号系统的招投标,在门槛设立初始,就几乎注定了只有像卡斯柯这样的“铁道部系统内公司”才拥有和具备中标的资质。

“早期地铁建设的时候一般企业还没法做,但是十几年过去,一些企业成长了也逐步掌握技术,但是门槛已经很高了,很难进去”,一位参与二线城市地铁建设的人士说民营企业很难进入地铁工程领域,要参与施工只能拿到分包的项目。除此之外,拥有国外的信号技术也是卡斯柯攻城略地的一重法宝,亦可看做技术垄断。正是因为卡斯柯的双重垄断角色,让它成为高铁和地铁利益链上的饱食者。也就是说,不是国内列车偏爱卡斯柯生产的信号,而是因为垄断实在没得选,这正映证了那句:垄断下的蛋,个个都是臭蛋。 [详细]

工程跃进:性能跟不上提速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有媒体称这这原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应该说上海地铁追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地铁运营管理服务的发展还不能跟上大规模建设的步伐,这使得内地地铁事故不断,造成城市交通短时间内拥堵,甚至酿成人员伤亡的惨剧。不管是此次地铁追尾还是2009年的地铁相撞事故,都暴露出上海在地铁运营管理上的漏洞频出。难怪有调查显示,对内地地铁安全性的信任已经降至25%左右。在“大跃进”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动车还是地铁,信号供应商业陷入了加赶快的困境,因为谁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就从自己的位置被拿下。

因此可以说,即使信号系统供应商确实拥有成熟的技术,如果施工运营维护管理等环节跟不上,或者是缺乏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也容易出现故障甚至事故。前述业内专家透露,在上海地铁“12·22”事故调查中,从配线图上其实可以看出错误。而令人痛心的是,现在中国研究铁路和地铁信号控制系统的人其实非常少,这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满足不了需求。[详细]

反思不存:对警钟置若罔闻

迄今为止,上海地铁从来没有对事故形成报告性的材料公之于众,报告到底有没有我们不知道,但是没有公开是真的。例如10号线的问题,《中国青年报》曾于9月13日刊发报道《上海地铁10号线故障连发原因尚存疑》,报道指出,10号线此前曾因为开错方向饱受网友质疑,地铁运营方申通地铁集团的解释称是信号系统故障。但距离上海地铁10号线的几次故障一个多月后,记者试图联系地铁运营方和信号设计单位(卡斯柯公司)时却都吃了闭门羹。

按道理来讲,像地铁这样重要的交通枢纽,三天两头都要闹出点小故障,理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有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才能及时总结教训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现实情况却是任由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上海地铁系统非但没有对现存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处理,而且没有建立起一个事故的纠错机制,以防止悲剧的轮回发生。[详细]

地铁

每一次事故发生后,灾难救援不可谓不及时,但公共安全需要的远不是事后补救,而应是事前的预防。

道歉微博

事故发生后,上海地铁的运营方曾发布2条致歉微博,但此后微博一度被删除。这同样引起了不少转发微博网友的质疑和揣测,有网友称无法理解为何要将该条微博删除。

越是在地铁和高铁这些新的技术领域,越容不得出错,因为一出错往往都将是灭顶之灾。由此审视此番上海地铁追尾事故,没人员死亡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幸,也绝难再有偶然,破解信号疑云需要的一定是彻底的反思与拷问。

技术故障难以避免,管理漏洞则当修复

如果说信号系统出故障这样的问题在所难免,那么故障发生人工调度产生的问题则更多的是因为管理的疏漏。事故发生说明上海地铁的运行,存在应急反应系统业务不精、调度失灵的情况。现代技术的发达,使人们对技术高度依赖。这在通常情况下,本无可厚非,也体现出效率与进步。但人总得防备技术失灵的极端情况,在技术失灵而回到原初状态时,人们至少应当具备应急和延续生存的本领。在很多危急关头,正是这种本领使人们渡过难关。

在这个意义上,地铁的运行,不仅需要求得平时的运行安全,更需要求得技术失灵等极端情况下的运行安全。因而需要经常模拟这种极端状态,再训练人工指挥调度的本领。在平时把这个本领练就了,关键时刻就能起作用、保安全。如果对技术过度依赖,常常就会使这种本领生疏荒废,在关键时刻也就失灵了。 [详细]

事故原因亟待调查,追究责任必须给力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发生之后,上海市在救援和信息发布上均有可圈可点之处。而在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之前,一个独立的调查组实有必要。报道显示,上海方面不但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地铁追尾事故调查组,而且这个组里边还引入了第三方独立专家。调查组更是下设综合组、管理组、技术组、专家组。同时,由市交通港口局牵头,会同申通集团等单位,做好事故后续的善后处置工作。我们期待调查组能对此次事故展开彻查,不要再弄出一个不明不白的糊涂案。

过多的言说恐很难融化公共治理者内心的坚冰,逝去的生命和淋漓的鲜血也似乎无法刺痛其坚硬的心灵。或许,只有凌厉的问责和强硬的制度,才能让公共治理者正视职责、敬重生命。既然这是场本不该发生的灾难,那么失职失察者就没有理由不受到惩罚。或许,只有切肤之痛,治理者才会把公共安全重视起来。[详细]

安全第一不只是口号 中国速度更须踏踏实实

好的公共生活,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安全。也就是搭乘公交的时候可以免于自燃的恐惧,搭乘火车的时候可以免于出轨的恐惧,搭乘地铁可以免于追尾的恐惧,乘坐扶梯可以免于逆行的恐惧……生命至上,免于伤害和死亡,是公共治理最起码的准则。近些年来,各种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悲剧,已经让民众普遍感受到我们的公共生活危机四伏。这,或许正是我们的公共服务主体应该着重反思的,这也是最起码的行政伦理。

灾难不断发生,公众的忧患意识要远甚于公共治理者们。也恰恰如此,尽管各种公共安全事故警报长鸣,却避免不了上海地铁追尾事故的发生。而今,内地的很多城市都加入了修建地铁的大队伍,如何从上海、北京等城市吸取教训,也许是反思此次事故的一个更高的起点。[详细]

轻度追尾

据《中国之声》报道,在事故发生伊始,官方对此次事故的定性为“碰擦”,继而又称为“轻度追尾”,并在随后发布的快讯中多次强调“无死亡报告”,有评论据此指出即便如此亦无法规避和冲淡地铁追尾事故的严重性——— 追尾就是追尾,怎能有轻重之别。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曾有评论文章指出,事故应成为终止人祸轮回的关键转折点。但时隔两月,上海地铁却追尾了,又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灾难再次发生,信号故障的背后又有多少人为的原因在起作用呢?

凤凰网评论频道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袁训会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