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大陆“首善”的富商陈光标率团赴台捐款行善,却因直接派发红包的高调行事风格引发争议。台湾不少县市政府对此都不以为然,甚至婉拒其前来捐款。台湾媒体也普遍认为这样的捐款纵然可曰善,却不能说是美,这涉及一个文明的问题。

这种曾经在大陆广受到好评的行善方式,为何到台湾就遭遇水土不服?陈光标又为何热衷于坚持此种行善方式呢?[资讯专题:内地首善陈光标赴台捐款]

陈光标为何坚持这种有争议的方式?

陈光标:做好事不传播 “憋得难过”

陈光标曾表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开始做善事,一个人做好事如果能传播给十个人,等于做了十件好事,做好事需要传播,他在大陆就是高调做慈善,“哪怕帮助别人一百块钱,我不说出来,真的憋得难过”。

在一般人们看来,这种不怕作秀批评的高调慈善家,总比大把挣钱却总是与慈善绝缘的隐形富豪更值得追捧,因为这有可能改善社会的慈善风气,吸引更多人来从事这项事业。[详细]

陈光标:在大陆当面发钱才让我放心

在大陆,公众最在意的往往不是捐助的形式,而是捐助物款是否真正到了弱势群体手中,是否真正缓解了困难,让苦难中的民众过上了更有幸福的生活。

据民政部调查,大陆75%的慈善组织存在不透明,善款流向总成未知数。很多慈善捐款,沿途大量“蒸发”,最后往往却到不了需要的人手里。这也就导致了陈光标更倾向于当面派发红包,而不是寻求依托慈善组织去做这些。[详细]

 

调查

调查

1.你如何看待陈光标“当面发钱”的这种行善行为?
认同,出发点是好的,只要受助者同意就行
不认同,行善也要考虑到受助者的感受
不好说
2.你觉得陈光标为何要采取“当面发钱”的方式行善?
怕善款不能到需要的人手里
为了宣传自己
不好说
3.你认为中国的慈善事业最缺的是什么?
像陈光标这样愿意捐赠的人
成熟的慈善环境,独立运营的慈善机构
以上两者
 
大陆获好评的行善方式到台湾怎么就招骂?

当面发钱被台湾媒体认为侮辱民众尊严,台湾慈善环境已经成熟

台湾不管是绿营也好,还是蓝营也好,包括蓝营的报纸,像《中国时报》、《联合报》等等,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评论,对陈光标这种方式表示没办法接受。认为这种行善的方式比较粗暴。凤凰卫视评论员杜平分析认为:“你让人家感到不舒服,你把好处给人家之后,人家觉得对他来讲还是不公平,好像是歧视他一样。”[详细]

慈善要有一颗体贴的心,助人可以有更良善的方法

台湾《中国时报》评论认为,要有能力救助他人者,还要有一颗更体贴的心,体会受济者的心情,维护弱者的尊严。本来陈光标行善就是为了弱势者的尊严,但没有想到,做好事的本身,反而没有给弱势者带来尊严,这是非常令人深思的问题。台湾社会已经文明到非常尊重弱势者的隐私,台湾人做慈善的时候,有的人不愿意露面,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没有人会敲锣打鼓的告诉大家说我捐助了哪些人,让那些弱势者排队来领钱。

在台湾,“施恩勿念、受恩莫忘”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台湾人做慈善,大多默默无闻,并不指望通过做慈善得到什么回报。所以台湾一直提倡“施比受更幸福”,“为善不欲人知”。这种出发点和初衷,极大程度上保护了受助者的尊严。[详细]

以前都是台湾“反哺”大陆,这次却是大陆“霸气”救济台湾

陈光标台湾行善激起媒体和民众如此之大反应的另一点重要原因是,以前都是台湾人到大陆去做慈善,而这一次却是一个大陆人来到台湾做慈善,还采用了当街发钱这么一个充满“霸气”的方式。过去几十年里,台湾一直在经济上领先大陆,现在反过来以后,大陆人到台湾去济贫,台湾人心理上难免失落,自然产生抵触情绪,通过媒体和网络表达了出来。[详细]

  • 陈光标携妻儿同赴台湾。

  • “中国首善”陈光标的“钱墙秀”。

水土不服背后折射大陆慈善环境不成熟

大陆慈善环境不成熟,捐款者和受助者才需“面对面”

大陆慈善环境尚处于初级阶段,慈善机构运作流程还远远不够专业和规范,且大陆税收制度对富人慈善激励动力不足。而不少西方国家之所以慈善成风,正是得益于环境完善制度先进。比如在美国,建立慈善基金会或捐献善款可以获得优惠税收,捐出的钱会在所得税中相应扣除。

“陈光标式的高调慈善”亦即捐款者与受惠者“面对面”,隐含的是对当前政府主导下的慈善机制的不信任,但是民间慈善团体的成熟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善款”得到“善用”,陈光标此次行善的善款最终也还是由慈善团体代为发放。所以大陆应该使慈善环境方面更加成熟、健康,让民间慈善有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面对面行善是好事,但更需着力创造廉洁、高效、尊重人性的慈善环境

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的网络上,对陈光标的举动,网友们的主流意见还是支持赞赏为主。的确,陈光标做的是好事,但并不能因为他做的是好事,就不去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他所存在的弊端,是为了让好事更好。

能更好激励富豪慈善的显然不是靠一堵堵宏伟的“钱墙”,而应该是良好的慈善环境。慈善理念的推广,“钱墙秀”,面对面施与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显然不是最重要的,最好的。几个“陈光标”对于中国慈善力量的壮大,作用也不是很明显,创造廉洁、高效、尊重人性的现代慈善环境,比“钱墙”和面对面的施与更加意义深远。

  • 指出善举中存在的问题,是为让好事更好。

结束语Conclusion

高调再高,苟能律己,慎勿律人,高亦无害。低调再低,不逾底线,若能持守,低又何妨。

凤凰网评论频道出品 | 编辑:魏巍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