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杯具门”频频发生需从源头找“病根”
2010年05月06日 09:12新华每日电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4月19日,安徽宿州村民谢安全讨要征地款时与镇党委副书记张坤发生争执,被其用茶杯砸中头部昏倒在镇政府的花坛里,30分钟后才被送医。张砸人后快步走开没有救人,围观者称看到砸人后被吓跑。镇长称正在调查冲突事件,将会公平处理。(5月5日《安徽市场报》)

无论是不久前河南睢县城郊乡“杯具门”中的老汉被拘,还是河南新郑市辛店镇“母老虎”事件中的农妇被拘,征地补偿款无一例外都是矛盾的导火索。实际上,因此而引起的各类纠纷屡见不鲜,而农村土地的性质以及监督约束的乏力也许正是其根源所在。

当前,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基层政府在处理争地补偿款时,往往不能使村民满意,中饱私囊者有之,厚此薄彼者亦有之。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因征地补偿而起的民事诉讼,法院一般不予受理,自感利益受损者也就因此失去了寻求司法救济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因征地补偿而起的纠纷此起彼伏,“杯具门”事件的一再上演,何尝不是矛盾不断升级恶化的最终结果呢?正因为如此,除了寄希望于当地能“公正公平地处理”此次事件之外,更希望看到针对征地补偿款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从而明确补偿范围、细分补偿标准、规范分配流程──即使不能直接将征地补偿款发放到每个村民手中,起码应全程监督补偿款的分配与发放,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此而起的各种纠纷。

如果不能在有效制约基层领导权力的同时,加强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无论此次事件能否得到“公正公平地处理”,都未必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矛盾早已激化的双方来说,领导的茶杯不过是点燃导火索的“道具”。即使没有茶杯,矛盾与冲突依然难免借助其他“道具”呈现,而这种利益冲突对于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农民来说,注定只能意味着是一种“杯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霍默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