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大校长看待985工程为何“前恭后倨”?
2010年04月16日 08:15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师说】

熊丙奇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12日晚,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如是说。许智宏认为,“985工程”的建设有些急功近利的味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长江日报》4月15日)

“985工程”是什么,估计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简单地说,就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工程。而对于985工程做上述评价,许院士恐怕还是第一次。就在两年前,他还在北大校长任上时,对这一工程却是赞赏有加——2008年5月4日,许智宏作为北大校长,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暨实施“985工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做了“迈向一流大学之路”的演讲,许智宏说:“这十年,我们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努力探索,对‘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大课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那么这一清晰的认识是什么呢?他继续说道:“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十年实践证明,正是有了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才会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正是有了‘211工程’‘985工程’重点投入,才会有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不能说“‘985工程’的建设有些急功近利”这样的话,就与他两年前的发言有极大的冲突,但是,在许校长当年的讲话中,我找不到任何关于反思“985工程”问题与不足的只言片语,而通篇都在说巨大成就——“过去的十年,是北大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行,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如果以他的表态为依据,是不是会加大决策者强力推进985工程的决心呢?同时是不是让决策者误会985工程没有任何问题呢?

更不能忘记的是,在2004年,许智宏校长在为研究生新生举办的校情报告会上,称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八大优势。同时宣布北京大学将力争在2015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难道当时,他没有意识到这也纯属急功近利?

有人或许说,彼时他在校长任上,需要考虑到学校的现实利益,为学校谋求更多的资源,不便于说出真话,现在退休之后,能说真话,已经十分可贵。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假如我们认同这种现实,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任上冠冕堂皇地做违心的事,而在退休之后,就可以以所谓的“真话”来洗涤当初的违心之举,甚至以此赢得“美名”。

对于大学校长在任时的言行,不是可以淡忘的,而应该记录并供后来者研究。这才能让世人客观地评价其作为,同时也便于后来者吸取当初的教训。我国大学的校长们,很少有历史敬畏感,也就不在乎自己在当任时的作为,习惯以官话和套话示人。

当然,最有效的让校长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方式,是改变目前的校长任命方式。目前任命方式让校长只对上负责,不对事实,也不对师生负责。实行校长遴选制度,由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按照校长的标准公开选拔出来的校长,才能对办学行为负责,也才能对师生负责。他们说出的话,才能与办学实际吻合。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熊丙奇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