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倒掉:购房者一连串不幸才刚刚开始
2009年06月30日 08:20南方报业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胡安东:上海这幢楼,倒在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和地点

这幢楼倒了,倒得有点怪异,倒得有点夸张,甚至倒得有点另类,让人不得不用“倒覆”这样一个事故中极少用的名词,来为权威的调查结果还没出台前而暂时定义。于是,在民间汹涌而至的“论它的倒下”中,自然不乏“地质主因说”、“基坑不牢说”、“河畔忌盖高楼说”、“开发商资质太低说”等不同的挞伐檄文,颇有点《再论雷峰塔倒掉》的意味。

但笔者认为,这幢楼的倒下,是倒在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和地点!

它不是倒在房改初期600元一平方米那个住房匮乏的瓦房年代,而是今天倒在了住宅均价达到1万元以上、高楼大厦比邻而建的大上海。这样的对比和反差,难道暴露出的不是建筑年代的某种倒退?

它不是倒在“包工头”把持建筑队伍和施工项目的十年前,而是倒在了严禁“层层转包”、建筑施工单位大讲“质量就是生命”的今天。这样的对比和反差,难道不是在糊弄那些建筑质量安全的法制和规章,将其变成了挂在墙上的“大忽悠”?

它不是倒在土地价格由政府划拨,地价几乎“零成本”的改革开放初期,而是倒在了一线城市的楼面价都达到万元/平方米以上的今天。这样的对比和反差,同样暴露了地价越来越高,住宅质量越来越低的“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尴尬。

它不是倒在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五大三粗、沉重无比”的大跃进年代,而是倒在了住宅建造进入科技节约年代,每幢住宅楼都在用新材料、轻材料的今天。这样的对比和反差,更是全面暴露了当代“鲁班”已然没了祖师爷教诲的责任意识。

它不是倒在建筑水平尚没达到一定水平的三、四线城市,而是倒在了能够盖得出东方明珠观光塔和环球金融中心等“中国第一高楼”的上海。毕竟这里云集了我国建筑资质等级最高的特级施工企业,他们能与那么多跨国公司争夺现代化摩天大楼的建造权,为什么就不能盖出让市民有安全感的普通住宅?

它不是倒在从规划、施工许可、招投标到资质管理、工程监理都少有人追问的“文革”时期,而是倒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建筑质量三令五申的今天,就在这幢楼倒下的前几月,我国已开始组织对建筑质量进行拉网式大检查。为什么还能让这么一家只有三级资质的开发商成为漏网之鱼?

上海这幢叫“莲花河畔景苑”的13层在建楼房的倒掉,不是开发商没看好风水,不是建造成本不足难以支撑质量,不是中国建筑技术还没达到现有水平,而是对“百年建筑”信仰和信用嘲弄的结果;是对人民居住安全的应付和漠视。这无疑是对高房价的一记响亮耳光。

如果每座城市仍然对建筑质量熟视无睹,只关心它的土地财政和腰包,而在建筑质量和安全上进行“扯烂污”。那么,带给居民的并不是提心吊胆和公共恐慌,而是一个建筑大国对人类居住幸福的轻蔑。

下一页:

冯海宁:房价那么高,大楼怎么还会倒

楼房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朱兰春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