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起热点事件,都在11月5日这一天“渐入佳境”。
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因《魔兽世界》审批权引发争执,针对文化部关于新闻出版总署终止审批“越权”的质疑,新闻出版总署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会在一定时间内给出说法。(11月5日《第一财经日报》)
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对属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河北武安市两座铁矿“非法排尾”进行调查,并刊登了两篇批评报道,五矿集团迅速于第二天向多家媒体发出澄清说明,认为报道严重失实,集团办公厅主任并指责“新华社的报纸,他们怎么能这么做?我们是国有企业!”新华社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派出联合调查组再次深入调查,回应称报道“铁证如山”。(11月5日《经济参考报》)
针对央视关于“北大医学教授手术后死在北大医院”一事的报道,北大医院发表声明做出回应。北大医院称该手术不能否认是成功的,医生不存在非法行医的情况,央视的报道有干涉司法之嫌。(11月5日《北京晨报》)
三起事件尚未结束,其是非曲折尚无定论,我感兴趣的是别一问题。
毫无疑问,与自然人相比,不论是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大型国企的五矿集团和新华社,还是北大和央视,对垒的双方都属于拥有相当资源的强势力量,都是“强权”或相对“强权”。而在现实生活中,强权“互掐”一幕上演的概率太低了。公众更容易看到的,是强权之间的“默契”,你不批评我,我也不非议你,大家闷声发大财。即使有了分歧,也会私下沟通互相妥协,以达成一致,至少是要竭力保证矛盾不公开化。就像五矿和新华社的争论中,有人就一如既往地希望私下解决,一个属于新华社,另一个属于骨干央企,双方“最好不要有太多的争执”。
从公众利益的角度而言,强权之间的矛盾公开甚至“互掐”,肯定是一件好事,远远胜过暗箱中的“和谐”。因为既是公共事件,牵涉的双方又是握有雄厚资源的强权,他们为了赢得舆论,就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将所有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尽数公开,而这对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绝对有利。另一方面,强权在公共平台上“互掐”成为习惯,也会迫使他们把争取道义支持作为目标,而不是选择站在特定利益集团的一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黄波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