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熹:公共单车呼唤政府责任与平民情怀
2009年10月10日 08:50羊城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7日羊城晚报刊载的《公共单车:缘何叫好不叫座》一文曝光了一则“大新闻”:6月份面世的广州公共单车项目没有拿到一分钱政府补贴,完全是企业行为,以前坊间有关该项目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例”的说法是个误读。

之所以说坊间的误读是则“大新闻”,是因为政府没有在公共单车项目上投入一分钱这个真相,实在太出人意料了!坊间此前把该项目视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例”,并非无依无据的无端猜测,而是源于一个基本认识——公共单车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政府有责任供应;以及现代公共管理的一个先进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可以适度地引入市场机制,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目的。既然坊间的误读并不荒谬,那么误读者在失落之余难免会产生这样的质疑:政府还是不是把公共单车项目的推广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呢?对于公共单车增进城市公共利益的认识,政府是不是还不如该项目的经营企业那样有眼光呢?

在不少人眼中,公共单车项目除了体现“环保出行”理念之外,它还是城市公交系统的有益补充,应当大力倡导与扶持。而要发展公共单车,当务之急,政府应当对公共单车的公共品属性有一个充分而清醒的认识,把发展公共单车当作不容推卸的一份责任,并将之列为落实“公交优先”的一项内容,在此基础上,或采取政府出钱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或采取优惠政策,比如说像武汉那样给经营企业以部分路段户外广告的经营权,来扶持企业的正常运作与长远发展。

广州公共单车项目之所以叫好不叫座,除了政策土壤的因素之外,还有一大原因是自行车用车环境恶化。集聚日系三大车企的广州一心想做“东方底特律”,对机动车的发展一直未加任何限制。另一方面,非机动车道在一次次的道路改造中不断被挤压,甚至被排斥——主干道东风路几年前已禁行自行车。早有专家疾呼,广州的交通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若不早日对小汽车采取限制政策,广州交通势必将陷入泥淖。我还认为,广州在检讨和改善城市交通政策之时,还应多一份“平民情怀”。如今在广州,由于用车环境的恶化,白领对自行车是想骑也不敢、不愿骑,街头的“自行车一族”往往是弱势群体——外来工或者是城市低收入居民。保护“自行车一族”的路权,让他们不至于产生被排斥感,这本身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平民情怀。这一点,应该学学杭州市。同样是较为富裕的大城市,杭州街头骑自行车的远远多于广州,非机动车道也比广州的宽敞。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每一个红绿灯路口,非机动车道均架设了数十米长的遮阳篷,那是给“自行车一族”等候红灯时遮阳挡雨用的——杭州市政府的平民情怀,令人叹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黄熹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