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好,欢迎回到《震海听风录》。
那么马英九在1月6号在台北会见了容安澜之后,各方对此不同的解读以及一些不同的分析。那么我们先请出北京大学的朱锋教授。你好,朱教授。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你好,主持人。
大陆肯定马对“胡六点”的回应
邱震海:我们看到了、也听到了刚才容安澜先生的一些透露,。那么总而言之,马英九在会见容安澜的过程当中,他是表示台湾官方有一些初步的回应,另一方面也在了解这篇谈话的内容。
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公开媒体的报道来看,您怎么看马英九对“胡六点”的一些回应?
朱锋:我觉得总体来说,马英九的回应是比较积极的,因为他强调这也是大陆过去对台政策的一个新思路,而且认为两岸可以通过对话来达到一个新的和平的局面。
那么台湾方面至少我觉得从大陆的判断来看,有三个我们觉得很积极的方面。第一是正面肯定了“胡六点”;第二个是对“胡六点”双方的信息采取了一个,从我们的解读来看还算是蛮积极的一个回应。
当然第三个方面就是说,除了正面的回应,台湾方面积极解读之外,那么双方实质上现在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跳台,那么这个跳台上如果彼此能够伸出双手的话,那么真的使两岸关系说不定能够由此而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两岸已站到一个新的跳台上
邱震海:您刚才说已经站到一个新的跳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但是与此同时,按照我们在香港的观察,前一阵我也发表过一个观点,我认为现在似乎还是一个政治关系,各种不同解读。
那么在台湾,自然我们可以请教一下邵玉铭教授,从大陆内部来说,您觉得对于所谓的各自不同解读,这个政治关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关系?可能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关系?
邵玉铭:我觉得当然从中近期来看,这个政治关系还是在两岸是两个政治实体的框架下,这个是不可能改变的。那么我相信大陆方面对所谓要改变两岸的这种彼此独立政治实体的这样一种想法,现在也并不是一个对台政策主打的思路。
大陆无意改变两岸现有框架
两岸互动:原有桎梏已打破
朱锋:那么问题是刚才邱先生您讲到的,怎么解读这个政治关系,那么我们至少已经看到2008年一系列的细节,已经使得原来的政治关系解读的那种框架,或者传统的那种束缚、那种桎梏已经开始慢慢的瓦解。
比如说陈云林访台,那么他也见到了马先生,那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比如说彼此是否,虽然台湾很清楚陈先生就是大陆的人,那么原来双方正式的官员会谈的时候,比如说曾经在很长时间内都很拘泥的一些细节,比如说国旗、国号,双方彼此的这种对等的地位、资格、条件等等,那么原来的这些细节都开始变得模糊化了。
从“陈江会”到两岸间官方关系
朱锋: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政治关系解读的可能最具有新意和创造性的是来自于2008年已经成功的两岸政治上,从我们说原来的“陈江会”,发展到一种其实是已经是一种官方的关系。
邱震海:对,这种模糊的大概是在过去2008年,尤其是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迈出成功互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和一个基础。但您不认为这个模糊只是暂时的吗?最终大陆无论要消除台湾老百姓心中的悲情也好,还是它的主体意识也好的,还是乃至在这个基础上造成极端台独的思潮和行动也好,最终还是难以回避根本回避一个主权问题。
两岸最终仍须回归主权探讨
细节模糊有助两岸合作进程
朱锋:所以现在是不是未来必然也面临着一个从模糊到走向清晰的这么一个过程?要不然在2012年马英九下台之后,一切都有可能重新逆转,您的看法怎么样?
您说的非常对,但是问题是我们说形势比人快,也就是说我们说两岸关系可能最终的落脚点是要落脚到主权问题上,但是问题是,两岸关系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说两岸的领导人都是秉承,说两岸关系的最终的目标以及它所要实现的这样一种,哪怕是阶段性的我们说成果,说为了两岸的和平合作,两岸老百姓的福利是为了一个更加融合并且能够更加体现,比如说这种合作共赢精神的一种两岸关系的话,那么我觉得现在的细节有一点模糊,然后后来进一步促成这样一个进程的因素不断的前进和放大,恰恰体现是两岸领导人的智慧。
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两岸的政治分析家,两岸的政治领导人如果能够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将过去几十年都难以破解的所谓主权之争,暂时的把它放一边的话,我觉得这是两岸老百姓最大的福气。
邱震海:好的,好,那么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听听来自台北的邵玉铭教授的理解。
你好,绍教授。
搁置主权争议展现共同智慧
邱震海:刚才我们跟朱教授谈到了原来是两岸主权非常清晰,非你即我、非敌即友,现在是暂时模糊,双方开始走向融合。那么您觉得未来到底应该是继续模糊下去?还是有可能要走向清晰?
邵玉铭(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我觉得两岸必须要先经济、先文化、后政治,这次我自己在观察,人在台北。大家对“胡六点”的这种声明,基本上有下面几个大家的看法。
作者:
震海听风录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