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锁定竖排方向

 

黄书元: 七年后为何再版《朱镕基答记者问》

网友评论 ( 0) 2016.08.22 第81期

日前,《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光盘版)面世。距离《朱镕基答记者问》(平装本)首次面世,已有七年。

七年之后,为什么要出一个精装本?“精”在何处?

对于人民出版社而言,“朱镕基系列丛书”缔造了一个个出版界的奇迹。实际上,近年来,从《朱镕基答记者问》到《朱镕基讲话实录》,从吴官正的《闲来笔潭》到《阎明复回忆录》,几乎每次新书发布,都会掀起一波政治图书热,乃至重塑了政治出版物的新形象。

政治图书热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凤凰评论专访了直接推动者、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

访谈嘉宾:黄书元人民出版社社长

凤凰评论时事访谈员:高明勇 刘昱含 实习生 曲欣悦

为何选择七年之后再出精装本

凤凰评论:为什么选择在《朱镕基答记者问》面世七年之后,推出一个精装本?

黄书元:2009年《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后,社会反响极为热烈,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堪称出版界的奇迹。现在之所以推出精装本,也主要是应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要求:第一,我们都知道,当年朱镕基总理召开记者招待会时,每次都是各界期待、万人空巷。朱镕基总理退休后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而网络上关于他的影音录像都是一些片段,无法充分为热心读者展现其妙语连珠、机智幽默的形象,我们这次新增的光盘非常完整地再现了朱镕基总理作为大国总理的风范。

第二,此前,朱镕基同志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图书的所有稿费收入400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了实事助学基金会,为湖南湘西等贫困落后地区的中小学生免费发放营养餐,保证孩子们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经过追踪了解,三年下来,这些孩子的身体发育非常正常,其身高甚至比同龄的其他孩子平均要高出3厘米。我想,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需要我们将这一项工作继续下去。

凤凰评论:我注意到此次出版新增加了5张光盘,这个精装本“精”在何处?

黄书元:此次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的“精”,并不仅仅在于新增了5张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实况录像光盘,还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书内照片四色全彩印刷,照片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第二,光盘由我社委托中央新影厂精心剪辑制作;第三,书和光盘的精彩内容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播放。

朱镕基的4000多万稿费怎么花

凤凰评论:以人民出版社曾出版的朱镕基系列图书为界,中国卸任领导人出书似乎从之前的文集、文选出版向更个性化的方向变化。你怎么看朱镕基这套书?

黄书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朱镕基三套图书,总计六本,一本《朱镕基答记者问》,四卷本《朱镕基讲话实录》和一本《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从答记者问到后面的讲话实录,我个人认为是中国政治人物出书的一个里程碑,乃至在中国出版史上也能记下一笔。

这套书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上,都是领导人出书首例。以前大多是领导人讲话、文集的汇编,不免枯燥,朱镕基这套书可以称得上原汁原味的实录,我们在出版时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从发行量和影响力上看,这套书也是创纪录的,总共发行大概一百四五十万册,在现在的图书市场上除去教材教辅以外,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达到这么高的数据,而且这样的销售量全部都是读者购买达到的,没有行政任务摊派。

凤凰评论:截至日前这三套书的稿费大致有多少?朱镕基在出书前就把版税捐出来筹建实事助学基金会,关于基金会的资金流向、使用流程,是否了解?

黄书元:版税大概4000多万元,这笔钱朱总理自己不经手,由出版社转交实事助学基金会。他当时希望这笔钱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每天都能够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

一个鸡蛋、一杯牛奶,看上去很简单,但日积月累不容易。朱总理说“别的他不管,就管这一项”。我们去福建、湖南等乡村考察时,有一个小女孩和我说“长这么大没喝过牛奶”,当时觉得总理捐赠这笔稿费特别有意义。  

基金会的钱都来自于稿费和用这些稿费投资滚动所得,没有其他社会捐助。朱总理搞经济管理出身,他用一套严格的管理模式运营,而且自己不沾这些钱,找专人管理运作。

领导人出书没那么多政策暗示

凤凰评论:几乎每一次有政治人物出版图书,都有人说在暗示一些国家政策导向,这一点你怎么看?做出版会有意考虑导向目的么?

黄书元:没有,我个人认为很多是纯粹的猜测,是过度解读。我从事出版这么多年,没有遇到哪个领导想出书时中央禁止,并不存在原来紧现在松、适时释放信号的情况。

大部分的“信号解读”,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政治类图书出版的流程,或者是因为过于敏感。出版社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语法、句读等细节性问题,我们的工作标准是一个错误都不能有。

不过领导人出书接受审查、走正常出版流程,这是有必要的。个人写的东西,通过身边同事朋友部属帮忙审查纠错,这很正常。而且大部分的送审并没有大的改动,政治人物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都非常高,他们自己已经把好了第一道关。

凤凰评论:从1949年以来,你认为内地政治人物图书出版有哪些大变化,有什么规律?

黄书元:出版社需要有创新意识,从读者角度考虑很重要。朱镕基这套书如果当年继续走老路,就不会有机会出六本书。如果按照老办法做出版,要删掉那么多鲜活的内容,很多重要的概念性的东西都丢了。

曾经出版会比较多地考虑意识形态问题。比如《毛泽东选集》,当年一度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一本几亿人在看的书,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从大局、从政治、从长远考虑也是对的。要根据形势和需求来看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考虑的角度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并不认为存在政治类图书出版转型的问题。

责编:熊志 pn02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