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0种工业品世界第一的背后
2009年08月31日 09:15光明网-光明观察 】 【打印共有评论0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在回顾六十年发展历程时说,中国已建成由完整的原材料能源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组成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配套链条,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二百一十余种。(《中国新闻网》2009-8-23)

如果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现代工业从无到有,在国民经济中从1949年小小的10%到如今的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从人民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都大量充斥“洋油”、“洋钉”、“洋火”等等洋货,到如今的21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陶瓷、自行车等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纺织工业则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这其中反映出的巨大变化的确是非常了不起,令世界瞩目,也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不过,中国真的就如当年美国取代英国,日本取代美国那样,取代美日而成为“世界工厂”了吗?这个问题,正如武汉大学黄兆银教授所说,曾经真正的世界工厂英、美、日等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其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足以影响全球制品的产量和价格;既是全球制造中心,又是全球创新中心;往往伴随着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等。这些在中国并非全然没有,但都还很少显现。同时,中国的强项在产业链中只占有制造环节,设计和销售仍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获取的利润不足百分之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扮演的是替外国及外国消费者打工的角色,别人得到了大部分的实惠,我们则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相互之间严重不成比例;中国很少掌握核心技术,话语权弱,在对外的许多谈判与贸易中,常常处于受制于人的大量事实说明,中国仅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加工厂”,离“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

问题当然还不止这些。首先,用总量指标来体现我们工业生产的能力本身就存在一个先天的问题:我们是多少人?我们是13亿多的一个国家,而跟我们“PK”的对象呢?人口上亿的已经属于凤毛麟角,多数是几千万、几百万,甚至人口不上百万的国家,如此靠“人多势众”来获得的第一,它的含金量自然得大打折扣。这里倒是有必要用上我们经常爱用的平均指标,一旦它的数据出来,就会将我们津津乐道的许多第一打回原形,从而让我们的头脑清醒许多。其次,产量第一只反映出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有了,但在21世纪的市场经济中,什么最重要?肯定不是生产能力,而是能不能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让消费者认可。如果仅仅要做到产能的增加,在今天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就连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那些低级错误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产量第一以后,销售如何?利润率如何?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的实效又如何?多数企业的情况我们无法得知,不过从那些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中,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绝大多数都有着一块可观的“存货”,那存货中最大的一块又恰是还没有卖出去的产品。为什么没有卖出去?是留下等着涨价?不排除个别企业有这种情况,但90%以上是没有人买,这又是为何呢?或者超出了消费者的购买力,或者根本不适销对路,这也才有了为了摆脱金融危机,政府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难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等举措,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为那些企业减轻产能负担。所以我们知道,这样的产量,在一些人的眼里是“政绩”,而对于企业来说却是一块心病,是沉重的负担,对社会而言,就是浪费了。再次,产量上去了,质量是否也同步达到了世界第一?这之中当然也有,但是与数量上的众多世界第一相比,质量就逊色多了,而且今天中国产品的一大特色是假冒伪劣几乎无孔不入,每个消费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过害,对于我们不少产品质量到底如何,大家心中都有一本账,这些年,我们有过多少让人国人永远也无法抹去的因质量问题而引发出悲剧的阴影?那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恰好是中国一些产品质量的最生动注脚。还有,为了那200多个世界第一,我们付出的代价又是多少?除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代价,我们所付出的资源的代价、环境的代价、可持续发展的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都是格外巨大而沉重的。

中国工业品已经有200多种产量达到世界第一,这的确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我们有必要算一算跟这众多世界第一密切相关的“细账”,这绝非要抹杀中国工业6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而是希望在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的背后那些不能不重视并解决的问题,相信这样才能促进中国工业乃至整个经济更加理性和健康的发展,使它真正显现出实力。否则,我们很可能落入一种表面桃花灿烂、轰轰烈烈,而实质上不堪一击、不忍目睹的境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家沛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