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抢“西门庆”勿以文化的名义
2010年05月05日 08:05青年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是西门庆 漫画 纪宾

■图说说图

一个人靠出丑“博出位”或者无妨,一个城市如果也靠这种方式“出位”,非常值得讨论——作为“己”的个人,有权利陷自己于污名;但就作为“群”的一个城市而言,却没有哪个人有权这么做

野百合也有春天。据闻,著名的文学反派角色西门庆,正同时成为三个城市的旅游形象代言人。山东省的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省的黄山市正纷纷大手笔投资,努力打造“西门庆故里”。(5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

无论西门庆是否真有其人其事,在国人普遍的观念中,“西门庆”不仅是个文学形象,也已固化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符号,是集淫棍、恶霸、奸商等于一身的典型恶人形象之一。将这样的形象作为当地的旅游卖点,且不管其实际效果如何,至少这是不够体面不够优雅的做法。

明知不体面不优雅仍然斥以巨资,而且不惜与别的地方争来抢去,对此等做法,笔者认为有一个很合适很现成的比喻:“叫春”。前不久,自称“太寂寞”的江西省宜春市,推出了一句广告语“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顿时名噪天下。三座城市冒着嘲讽讥笑争抢“西门庆”,背后的盘算与宜春的“叫春”当属殊途同归、异旨同趣。一言以蔽之:即无论美名丑名,先出了名再说。

要说在当下,无论一座城市还是一个人,确实都堪称出丑也是生产力和软实力。但是,一个人靠出丑“博出位”或者无妨,一个城市如果也靠这种方式“出位”,非常值得讨论——作为“己”的个人,有权利陷自己于污名;但就作为“群”的一个城市而言,却没有哪个人有权这么做。

一个城市想尽各种办法吸引眼球,制造影响力,以期发展旅游,招商引资,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城市以如此迹近“叫春”的方式吸引眼球,发展经济,短期可能是条捷径,长期看来却可能是歧途、是陷阱。

而且,如果一个城市故意打造像西门庆这样道德文化意蕴欠佳的“形象代言人”,除可能会影响到当地人们的文化自尊外,还可能会具体影响到当地风气。报道中分析:“西门庆正从‘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文化产业英雄”。在笔者看来,为了商业需要,三座城市恐怕都未必有为西门庆“平反”的想法,因为西门庆的最大卖点便在于其淫其恶其奸,“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武大捉奸”等故事也正是某些城市着力打造的重点旅游节目,所以其“艺术形象转身”的判断或许有失主观。但是,当“西门庆的生活”天天被“摹仿”,会不会影响到一些年轻人的美丑标准乃至是非判断,甚至真的使当地“世俗心理和价值观双重转型”。

所以,城市“叫春”这种做法,于经济发展意义上并不甚高明,而于文化氛围滋养层面上,则是不折不扣的短视。在此意义上或可以说,争抢“西门庆”无妨,但请别以文化的名义——就干脆将其限制在商业概念之内吧,这对当地文化风气的污染和毒害有可能会轻一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隐之   编辑: 霍默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