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No.51
No.51

凤凰大参考·建言

2015香会观察(二):
中美十年交手谁也没示弱

作者:余万里、刘晨曦 2015年6月5日
性质上讲,“香格里拉对话会”只是一个松散的、非正式的对话会,但由于亚太地区长期以来一直缺少有效的多边的安全机制,“香会”便成为区域内各国争夺安全话语权、观察安全政策及格局动向的窗口,因而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美国是亚太地区安全的老大,绝对不会放过在这样一个多边舞台上展现威风的机会,美国的国防部长几乎从不缺席“香会”,而且总是掌控着话题的主导权。

中国对待“香会”的态度则颇为起伏微妙,但是这个对话机制恰好诞生在中国加入“世贸”,改革开放积蓄的巨大的经济潜力开始全面爆发之际,也就是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崛起”的时候,因此无论中国是否出席还是缺席,中国始终是会场上挥之不去的一个话题。

2002-06年:中国的缺席与半缺席

“香格里拉对话会”(The Shangri-La Dialogue,SLD)是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IISS)在2002年创建的一个以安全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邀请亚太及其他地区的各国国防部长、外交官、高级军官、国家安全官员以及国际安全研究人员和学者参加。其正式名称为“亚洲安全峰会”,不过因为举办地点为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大饭店而被称为“香格里拉对话会”。

简单回顾过去12年中美的交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2-06年的中国缺席阶段;2007-09年相互期待阶段;2010年以来的激烈交锋阶段。今年举行的是第14届“香会”。

尽管香格里拉对话会的举办地区在亚洲国家新加坡,议题也与“亚洲安全”有关,但中国起初并没有报以太多关注。在中国看来,西方国家倡议发起香格里拉对话,显然是要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削弱中国在亚太多边安全合作中的影响力;会议大部分参与国是美国的盟友和朋友,为推进美国安全政策服务,中国没有必要参与这样一个一边倒的论坛。况且,香格里拉对话会议刚创办时简直就是“中国威胁论”的宣传大会,反华论调持续不断,更加深了中国对会议意图和动机的疑虑。

因此,虽然中国从2002年创办之时起就参加了香格里拉对话,但是仅派出司局级的官员, 例如2002年首届对话会,中国代表是当时的解放军总参外事局局长,而2003年和2004 年中国甚至没有派官员参加。中国代表只参加了分组讨论,并没有在对话会上发表过演讲。而且中国官方代表在会场上更多地只带了耳朵,倒是一些参会的中国学者在会场上积极发表言论,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新安全观。

尽管中国的参与非常有限,但中国的崛起和军事现代化的发展一直是对话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每次对话会期间美国都会纠集一些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并在军事透明度问题上频频向中国发难。

作为守成的霸权国与复兴的崛起国,中美在香会上的交锋成为历年吸引眼球的看点,反过来说,香会也成为反映中美关系,尤其是安全关系的一张晴雨表。

2005 年香格里拉对话上,中美之间发生了唇枪舌剑的交锋。拉姆斯菲尔德在会上宣称中国的军费数额是“世界第三高和亚洲第一高”,质问中国“在没有受到任何国家威胁的情况下,为何不断加大军事投入? 为何不断有大宗而昂贵的军购? 为何不断进行强劲的军事部署?”中国代表,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崔天凯当场反问:“美国是否认为中国是威胁?”迫使拉姆斯菲尔德不得不承认中国“不是威胁”。

2005年10月拉姆斯菲尔德访华后,对华态度有所转变。在2006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拉姆斯菲尔德不再说中国没有权利发展军力,尽管仍质疑中国的军事透明度,但口气已经大为缓和。

2013年8月,在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在五角大楼与美国前国防部长哈格尔举行会谈,这是两人就任中美两国防长之后的首次会面。

2007-09年:中美相互期待

2006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之后,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深陷泥潭的小布什总统撤掉了鹰派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取而代之的是相对温和的罗伯特·盖茨。而这一时期,中美关系进入到了被美国某些政要认为的“历史最好时期”。尤其是在朝核问题上,中美实现了良性的互动,双方在安全领域都提升了彼此的期待,因此在“香会”上双方的互动趋于缓和。与此同时,中国方面也认识到不能在“香会”上总是被缺席“审判”,应该主动争取国际场合的话语权。

2007年第六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章沁生率团与会,这是香格里拉对话举办以来中国派遣的最高级别的国防官员,也第一次在大会上发了言。中国军方高层主动出面解释当前的中国国防政策,正面回应有关国家对中国崛起及中国军力发展的关切。因此,此次“香会”上中国话题变得温和和理性了许多。与此同时,“香会”成为中美军事领导人沟通交流的平台。美国防部长盖茨表示:“长期对中国持有鹰派观点的五角大楼,正希望改善这两个大国间的军事关系”。中方承诺尽快落实美国期待已久的军事热线问题。

2008年第七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率团与会,继续正面阐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努力化解在中国军事透明度问题上的猜疑。而美国防长盖茨在发言中,以和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来形容美中关系。他特别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够遏制朝鲜发展核武器的计划,是依靠中国“有价值的合作”。盖茨的演说唯一涉及中国的批评是,在没有公开点名的情况下,表示期待亚洲各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更加透明与公开。

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中美关系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蜜月期”。在亚太地区面临的海盗、不扩散、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反恐战争、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议题上,美国都对与中国加强合作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在开会前几天,朝鲜突然宣布进行了地下核试验,使得中美的合作需求变得更加突出。出席会议的美国防长盖茨积极地表示,中美有必要寻求各种机遇,在一切可能的地方进行合作。

2010-14年:中美激烈交锋

然而,进入2010年后,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了对台军售、达赖、人民币汇率等传统问题之外,还持续受到谷歌事件、天安号事件、钓鱼岛撞船事件、延坪岛事件的冲击,中美双边在安全战略方面的互信受到严重损坏。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双方在东海、南海问题上的双方博弈也逐渐露出了苗头。

2010年初,经历了奥巴马访华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外交失败,美国政府一改对华示好的政策,开始释放之前被压制的中美关系负面因素。

2010第九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一开场,中美就“天安号事件”和对台军售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美国坚持认为是朝鲜发射鱼雷击沉了“天安号”警戒舰,盖茨希望在与朝鲜的冲突中得到北京的协助。而中国则拒绝批评朝鲜,并且在指出,美国一味指责朝鲜,为什么却不谴责袭击驶往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船队的以色列。中国代表还指责美国对台军售是推行对华敌视政策的明证,唯一目的就是阻挠中国统一。尤其具有爆炸性的情节是,中方“不合时宜”为由拒绝了盖茨在“香会”后访华的请求,令自认为对华友好的盖茨颜面扫地。

2012年9月,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

2011年,在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指示下,中美关系努力“转圜”,特别是要努力修补严重破损的两军关系。继年初美国防长盖茨成功访华后,5月中旬,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率领军方高级代表团访美。因此,在这一年的“香会”前,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美国今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要“致力于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派出了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两国防长的会谈气氛融洽,中方对即将离任的盖茨表示了称赞,希望他能够继续为维护两军关系多做工作。盖茨也表示自己始终优先致力于发展中美之间良性的军事互动关系。

2012年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召开之际,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锋芒毕露,南海问题急剧升温,尤其是中菲黄岩岛争端尚未平息。由于担心在美国的煽动下,东南亚与中国存在海上领土纠纷的国家可能会集体围攻中国,中方仅派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任海泉中将率团出席。而美国方面则派出了包括新任国防部长帕内塔、新任太平洋舰队洛克利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登普西、参议员麦凯恩在内的“豪华”代表团。在演讲中,帕内塔高调宣布了多项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具体举措,包括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等。尽管,帕内塔也反复强调“再平衡战略”并非针对中国,中方也努力表达对话合作的善意,但中美在安全领域的裂纹已然无法用美丽的语言掩饰。

2013年第12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习奥庄园会前夕,美方有意创造良好的对话氛围,无论是美防长帕内塔的讲话,还是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的讲话,都没有将南海问题当做重点。不过,美国也没有放弃推销其“再平衡”战略,新上任的美国防长哈格尔表示,美国空军60%的海外力量也将转向亚太。而在本次会议上,日本、菲律宾等继续就钓鱼岛、黄岩岛等海上领土主权问题向中国发难。中方代表、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表示:“峰会已经进行了12年,越来越成熟。过去指责中国的多,这次相对很友好”。

中美士兵参加联合反海盗训练

2014年第13届香格里拉对话会议是在多个涉华主权纠纷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召开的。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宣布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菲律宾及越南纠纷也在加剧,越南国内爆发了反华暴力示威。因此,本次香会是中美唇枪舌战最为激烈的一届。美国防长哈格尔将中国在黄岩岛和仁爱礁的维权行为、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对我岛屿的基础设施改造、中海油在属我管辖海域的钻井勘探等,通通描述为“破坏区域稳定的单方面行动”,事关“亚太的持续法治秩序”,并警告说华盛顿不会无动于衷。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在演讲中罕见地脱稿回应,痛批哈格尔的演讲充满霸权主义味道和威胁及恐吓。参会的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傅莹则表示:美国不应插手中越的海上主权争议中,21世纪的安全不能只考虑少数国家安全需求,只关心盟友之间的绝对安全,搞针对第三方的小圈子。

2015:大炮与黄油的博弈?

2015年的“香会”开幕前,中美在安全领域已经拼得火药味十足。4月27日,美日公布修改后的“防务合作指南”,允许日本在全球开展军事合作,包括反导、网络和空间的袭击以及海事安全。美国国防部长卡特说,新的指南“不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但警告中国:“不要仗着自己块头大而欺人。”5月15日,美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宣称:“(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不一定违反国际公约,但必然会破坏东南亚地区的风水、和谐……”同日,卡特扬言,美国考虑派遣军舰和战机进入中国在建岛礁12海里周边以宣示航行自由的权利。

国际舆论对中美擦枪走火甚至爆发战争冲突的担忧急剧升温。双方为了管控危机而刻意营造缓和气氛。

与此同时,美国的挑衅开始付诸行动,多次派出“全球鹰”无人机以及P-8A大型侦察机飞越中国在建岛礁空域,搞抵近侦察。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宣称:尽管美军侦察机和舰艇并未进入这些人工岛屿周围12海里以内的范围,但“这可能是下一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表示:“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我们敦促美方纠正错误,保持理性,停止不负责任的言行。”

但在另一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计划于今年9月访问美国,奥巴马应该不希望南海岛礁上的较量失控而破坏中美关系的大局。此外,中国倡导的亚投行(AIIB)57个创始国刚刚在新加坡达成了出资比例的谅解,以其为先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成为本次香会的重要主题。因此,在美国继续打它的安全牌,炫耀大炮威风的时候,中国能否成功地推出发展牌,展示黄油的魅力?安全与发展、大炮与黄油的博弈,是香会之后仍在延续的看点。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余万里、刘晨曦

美国问题资深研究专家

二维码

凤凰资讯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凤凰资讯

凤凰评论出品

专题:易心

栏目合作:zhaoqm@ifeng.com

下一篇

2015香会观察(一):中国吵架准备没用上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顾问Bonnie Glaser留意到:孙建国随身还带着小册子,上面都是各种中国军事政策,可以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随意引用。“中国准备了很多,结果都没用上,”一位参加香会多年的媒体人士笑说。“如果香会成为一个围攻中国的场合,那是香会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