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No.66
No.66

安倍首相,
加藤要向你提建议

Some Advice,Mr Prime Minister……

作者:加藤嘉一 2015年9月4日
从2014年11月以来,安倍首相跟习近平主席见了两次面。那么,假如2015年11月之前,两国领导人能够在某一个场合见面、会谈,那意味着一年以内见三次面。在当今的政治和国际环境下,日本和中国的领导人能够在一年之内见三次面,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可以证明两国政治关系迎来了一定的成熟度。如我去年11月在“凤凰大参考”发表文章阐述:日中关系没有“不搞首脑会谈就一定坏下去”那么脆弱,也没有“搞了一次首脑会谈就一定变好”那么简单。

今日,我想重申一次,日中关系不可能因为两国首脑的一次见面就好转,也不可能没有见面继续恶化下去。

安倍访华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东亚前所未有的中日“两强”时代。古代的时候是中国强日本弱,我们还向中国朝贡。但近代以来,尤其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之后日本实力上升,中国则被瓜分、半殖民化。二战后,中日分别作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时至今日,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军事、以及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等各个方面,中日双方大有旗鼓相当的架势。这样的时候,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包括两国的自信心与自卑心都渗透到国内治理与对外政策等各个领域。虽然是两国的人文关系紧密,经贸交往繁荣,但是两国老百姓如何正确认知对方,客观定位自己还要花很长的时间。

后冷战时代的如今,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接近”。

至于有什么因素是否阻碍安倍首相未来的访华,从中国方面来讲,在中国国内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情况下,习主席已经跟安倍首相见了两次。在我看来,当今习总处理对日关系非常自信,我相信中国的领导人肯定会接受安倍访华的。从日本的角度讲,理论上讲,有可能阻碍安倍首相访华的只有政党,也就是自民党内部的一些不同声音与价值观。但现实是他们也没有反对安倍首相访问中国,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阻碍安倍的行为。

我个人是希望中国、美国、日本的国家领导人像之前的中日韩外相、首脑会议一样能够建立中美日外长,甚至首脑会议的沟通机制,三个人坐在一起,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我认为理论是可以的,而且这样的对话本身很有历史价值。

8月6日,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日本学生参加原子弹爆炸7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首相,安倍晋三在纪念仪式上发表例行讲话,但没有提到“无核三原则”。

三点因素推动中日合作

我认为有三点因素会推动中日合作:第一是舆论,确切说是舆论和人文;第二是经济;第三美国。

首先从舆论上来讲,在两国国内都有很多人希望恶化对华或者对日的关系,这对于国内的执政者来说是比较危险的。我相信日本国内、中国国内都有很多渴望和平,希望政治关系稳定下来的文化人群,我也是其中之一。

其次从经贸上来讲,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日本对华有偿援助也结束了,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看贸易额有三千亿美元以上。两万多日本企业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雇佣着一千万以上的中国员工。如果两万以上的日企都撤了呢?那这一千万员工去哪里?何况在今日正在放缓的中国经济环境下。现在,日本国内经济界希望日本更多企业到中国发展,邀请更多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发展,经济界是渴望安倍首相到中国跟习主席对话的。包括今天的热点话题,即日本社会如何接待中国游客的问题。这些从业者都渴望日中政治关系的稳定。

最后是从美国的层面上来讲,可能以前日美同盟担心中国崛起,更多中国的朋友讨论日美是不是遏制中国崛起,是不是对中国别有用心?但现在很多日本知识分子,包括我们的政府官员都在担心中美走得太近了。

中美之间的经济对话、战略对话非常多,这让日本羡慕。日本害怕1970年代的“越顶外交”重演在眼前。

日本天皇夫妇在帕劳悼念太平洋战争战殁者。

日本人民是热爱和平的

我们从小在日本的学校学习中国儒家的文化,包括从汉字、思想、历史、人物等。从各种方式接触儒家的和的文化,日本很多人可以读得懂、看得懂、听得懂儒家文化。也就是说这是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一个共同的文化与纽带。

但是现在我们再谈论和平,往往将其政治化。在我看来“和”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进而才是历史概念、政治理念。从政治的角度,世界是充满冲突和战争的。但我相信在东方文化里面,中日韩的公民对于“和”这个概念有比较纯朴的,不经过政治思维与逻辑的理解和解释。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需要有一种回归,我们要比较纯朴、正直地面对“和”这一文化概念。这将是实现东亚和平的重要力量。

大多数日本年轻人持有和我有一样的看法和态度。日本国内渴望和平的、阻碍国家失控,走向错误道路的人群是潜在的、巨大的力量。围绕和平,我坚信,中日两国人民完全可以展开积极的,会产生正能量的对话。

我们是一个战败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日本的年轻人也承认这一点。他们对历史问题都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但包括我本人在内,这种思考是不充分的。日本老百姓知道我们是战败国,但由于他们对于当年来自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的印象太深刻了,至于我们跟中国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如何侵略中国的?对我们自己犯的错误、以及其中的历史情感比较复杂一点、模糊一点。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与中国的战争,我们要一个一个去解读,但又不能忽略作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与结果。虽然战争结束已有70年了,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我认为面对下一个七十年,包括我本人还有很多的问题要去思考,解决,每一位国民都要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首先批判自己,然后再去谈对方的问题。这个工作任重道远。

2015年8月25日,日本青年学者加藤嘉一(左一)走进凤凰纵议院,从日本人角度谈抗战以及东亚未来。

我希望安倍谈话能更有诚意

8月14日,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发表了安倍谈话。因为战后50年、60年,当年时任的总理大臣村山富市和小泉纯一郎都发表了谈话。也正是由于在这种特殊的年份,需要用内阁总理大臣发表谈话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表明日本政府对于70年前的战争的看法。在谈话发表之前,日本国内有声音呼吁不要再发表谈话。因为以安倍的政治立场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这个谈话注定无法得到各方的一致认可,既然如此,不如不要发表谈话了。但是我认为,通过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去表达我们去如何认识过去,如何面向未来,这点还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是让日本国内民众思考,我们是如何认知历史;同时日本作为国际社会一份子,我们学会如何向外表达,我们是如何面对历史和如何面对未来。

直至目前,对于安倍谈话充满了争议,国内外舆论密切关注安倍首相是不是提到三个关键词:“侵略”、“殖民统治”和“歉意”。事实上,安倍提到了这三个词,但是即使是提到了,很多人也认为他没有完整的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在我个人看来,中国政府肯定会对这个谈话不太满意,但是最起码安倍首相提到三个关键词,所以我相信中国政府会继续摸索如何发展与安倍政权下的日本的关系。接下来,日中之间继续会有很多的争论,也会发生一些突发性的敏感事件,但整体来说,以相互的交流谋求发展关系的政治氛围是存在的。

对比“村山谈话”(约1300字)、“小泉谈话”(约1100字)和安倍谈话(约3400字),我们就会发现,“安倍谈话”很长,甚至过长。村山先生和小泉先生作为一名首相,他们直接、干脆地表达出我是如何认知那段历史,我们是要反省,那时我们对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损害,是把自己当做主语去道歉,而没有多余的话。相比之下,安倍谈话包含了许多“包装感”很强的话,比如说世界形势走向二战的的环境下,首先是西方搞了殖民统治,在特殊的经济格局下,我们也是被动的等,令人觉得安倍首相表达得不够诚恳,也不够自信。

从文本上来分析,“安倍谈话”在说到最关键的问题的时候,是缺少主语和宾语的。“安倍谈话”中有一句话:“事变、侵略、战争”,这是很关键的会表示安倍政府态度的词汇,但是这句话没有主语和宾语,所以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不够直率的。作为日本人,我仅代表个人,我希望安倍谈话能够更干脆一点,更带有诚意一点。安倍谈话本是提升日中两国关系的一个战略契机,现在来看,安倍首相是没有完整地“抓”好。

当然,安倍谈话是吸取了许多国内外不同声音的折衷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安倍首相也很尴尬,困难。作为一名日本选民,不管外界的评价如何,安倍首相至少努力面对了70周年的谈话这一现实,我是表示理解的。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加藤嘉一

本文由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加藤嘉一在“察哈尔和平对话2015:东亚和平回顾与展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二维码

凤凰国际智库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凤凰国际智库

凤凰评论出品

策划:易心

栏目合作:zhaoqm@ifeng.com

下一篇

未来冲突因子:对比70年亚太安全环境变化

相比70年前,今天的人们很少再热衷探讨大规模热战爆发的可能性,核恐惧、学会克制、国际组织发展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和平守卫者的角色。战争彻底终结了吗?没人敢回答“是”。相反,大国间的战略互疑、竞争关系、军备制衡让人们看到未来冲突的因子在传播。在前瞻性地研究和抽取这些因子后,凤凰国际智库推出首次策划,尝试做一份中国的安全战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