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大公报:两会是升华“网络问政”的突破口和载体
2009年03月03日 09:54中国新闻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中新网3月3日电 香港《大公报》3日刊出署名文章说,总理温家宝日前与网友在线交流,引发好评。如果将这种“网络问政”风尚延续下去,进而升华、发扬光大,眼下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正是一个极好并且现成的突破口和载体。如果代表委员都能像网友们那样积极热切地问政、议政,而各个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都能像总理那样恳切虚心地倾听、回答,那么将会带来一种空前的民主问政议政效能。

文章摘录如下:

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中国政府网视察工作,并与网友在线交流。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中,温总理回答了有关经济、就业、反腐等多方面的众多问题。

在这场空前的“总理与网民面对面”的“网络问政”事件中,温总理不辞辛劳,直面网民、细心倾听他们呼声的真诚态度,不回避任何热点尖锐问题、并认真回答耐心解读的诚恳坦荡胸怀,以及数以万计的网友,关心国事、心系社稷、积极踊跃发言提问的热情和拳拳之心,无不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令人感慨动容、心魂以系。

这正如我们在随后舆论对此的如潮好评中所领略到的:“总理与网友聊天树公民对话风尚”、“总理问计网民传递的信心”、“民意直通中南海”、“互联网政治渐入佳境”……。

提高民主问政议政效能

相信许多网友与笔者一样,在感动于这一“公民对话风尚”、“互联网政治”之余,亦有不少意犹未尽之情。虽然,总理一再表示,“我愿意把这样的在线交流继续进行下去”、“经常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但正像总理和网民都认识到的,“在线的网友的意见有数十万,没有在网上的群众的意见那就会更多了,(总理)不可能一一回答”。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总理与网民面对面的“网络问政”、“互联网政治”,固然是非常直接、亲切,但对于现代民主政治、政制而言,毕竟只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临时性、辅助补充性的议政、问政方式,不可能也不必代替既有的制度化、体制内的政制安排。

因此,如果我们想将这种“网络问政”风尚延续下去,进而升华、发扬光大,便不能不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中寻找嫁接、承载、融汇它的突破口、载体。而在我看来,眼下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正是一个极好并且现成的突破口和载体。

数千名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还将面对代表和委员的包括政府、法院、检察院在内的国家机关,两会会期比较仅两个小时、数十万网友面对总理一人的拥挤“网络问政”,全国两会所能提供的问政空间和条件,无疑均要宽裕、充分得多。

不难想象,如果我们的代表委员都能像网友们那样积极热切地问政、议政,而各个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都能像总理那样恳切虚心地倾听、回答,那么,将会带来怎样一种空前的民主问政议政效能。

必须认识到,网民与总理之间随机、率性的网络问政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在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人民向政府等国家机关的问政并非可有可无之事,实乃一种不容轻慢的神圣权利和义不容辞的制度责任。

如依据《代表法》:除了选举和表决之外,人大代表还拥有十分广泛的问责权利和责任:“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代表在审议议案和报告时,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派负责人或者负责人员回答询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而《政协章程》同样规定,政协委员“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激发巨大民主政治活力

应当承认,在履行上述这些法定的代表委员问政权利和义务方面,目前我们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一些代表委员问政议政的积极性不足,所提的提案议案数量有限、质量不高,或者所提提案议案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真响应、被“搪塞了事”──日前,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凤莲便为此感慨,“我们作为人大代表,是否真能代表人民?”“我真的觉得愧对代表一职,愧对人民”。

我想,如果我们所有的代表委员都能以梁凤莲的思考为借鉴,而所有的国家机关负责人也都能像总理那样抱定一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鞠躬尽瘁之心,那么,上述令人振奋的“网络问政”风尚一定会从网络走向现实,从随机走向制度化,迸发出空前巨大的民主政治活力。(张贵峰)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贵峰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