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杨日:周久耕戏剧性倒台折射常态监督的惰性
2008年12月29日 10:16新民网 】 【打印

作者:杨日

【新民网评】据新华网12月28日报道,记者28日获悉,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因擅自对媒体发表不当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调查表明他还存在用公款购买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江宁区委经研究决定免去其房产管理局局长职务。对网上反映的其他问题,纪检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网络反腐、“人肉搜索”终结善果,应该值得高兴。而对于南京市江宁区有关方面对网上反映的周久耕的问题予以重视并进行调查处理,也应该予以肯定和赞赏。这种对网络舆论作出回应的做法,实现了网络监督与现实监督的对接,官民良性互动因此成局。但不管是就监督的结果还是过程而言,这都只是初步的、低层次的。

周久耕被免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擅自发表不当言论并产生不良影响;二是存在利用公款购买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此二点实有可议之处。其实,周久耕发表不当言论不是问题的重点,公众所关注的是其发表不当言论背后的动机,也即怀疑其屁股是否干净和究竟坐在哪里,况且这也只是导火索。至于“利用公款购买高档香烟”的问题,究竟是周久耕挪用公款进行个人消费,还是房管局利用“小金库”集体奢侈消费?这也是有区别的,如是前者则可能是周久耕的个人行为,如是后者则可能是房管局的集体行为了,周久耕只是从中受益而已——当然不管是何种情况,周久耕作为局长都是难辞其咎的。

不得不承认,周久耕被免职(根据既往经验,周应该还保留原有行政级别)是极其偶然的,甚至可以讲充满了戏剧性。试想,如果不是周局长一番“查处开发商低价售房”的高调言论触发众怒,如果不是“人肉搜索”挖出周局长戴名表、抽名烟、开名车,进而上掀起了舆论汹汹……周局长根本不可能被调查,遑论被免职了。实际上,即使周久耕已被网友揭发戴名表、抽名烟、开名车,并引发网络舆论强烈质疑其正常收入与其消费不相符之际,周久耕依然稳坐“钓鱼台”,而纪检监督等有关方面对此的态度也并不明朗,甚至有言论替其打马虎眼或替其开脱,比如有官员表态说“没有收到任何举报材料”,网上的帖子并不准确、网上的东西不能相信云云,还有人辩称“天价香烟”可能只是偶尔买来“尝尝新鲜”而已。诸如此类。此等表态或言论,充分体现了某些人对周久耕局长的信任和“爱护”。然而,网友对周久耕紧追不舍、紧咬不放、不依不挠,继续进行着“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人肉”工程,并始终令周局长处于浪口风尖,保持着舆论的热度,如果不是这样,能否有今天的“戏剧性”结果也很难说。

如果说周久耕被免职是网络反腐(或人肉搜索)的胜利,其实也胜得不轻松。而在整个事件中,有关方面是被舆论推着走的。也许可以讲,免除周久耕的职务是汹汹舆论“倒逼”的结果。为何有关方面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操守的正常监督总是如此被动呢?为何总是非要等闹出大动静了才去重视去解决呢?莫非这也遵循类似于“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治理逻辑?对领导干部的常态监督的主动性又体现于何处?

在不断重申纪律和廉政的前提下,上述诘问显然不是苛求。要知道,周久耕戴10万元的手表、抽1800元一条的香烟,且在大庭广众之下,这种与其正常收入不相符的奢华,诚如网友所说这可能是涉嫌腐败或违纪的“蛛丝马迹”。然而,我们的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有关领导对此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对此类现象缺乏敏感呢,还是早已麻木不仁甚至将此视为“正常”?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对领导干部的廉政和纪律的监督,要预防为主、要防微杜渐吗?只不过目下司空见惯的是,一些纪委监察部门早已变成了“民不举,官不究”、“不告不理”,对官员养情妇、包二奶等明显违纪的现象也早已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了,何况周久耕只是抽个名烟、戴个名表呢?再要求其主动去发现线索、主动去监督官员,也许就更属苛求了。

周久耕“倒台”的偶然性,也许正从一个侧面表明我们对官员的常态监督尚存缺陷或漏洞,而其中之一就是对监督对象欠缺必要的敏锐和缺乏主动性。这也就难怪不少官员不查则已,一查往往已是巨贪了。(新民网 杨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杨日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