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把质量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2007年08月17日 09:38红网投票数: 顶一下  【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8月13日在“四川省质量工作会议”上表示,质量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素质体现,它寄托和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希望。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实施“以质取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关注质量、狠抓质量、提升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实现国家长治久安。(8月16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检测手段的完善,我国产品质量安全迅即与国际接轨,并日渐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已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以食品为例,权威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都在99%以上,过去两年,我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甚至略高于美国出口我国食品的合格率。目前,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三位,对美国的出口列美国总进口的第二位,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均列第一。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是可靠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是获得共识的。

但由于我国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个别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为淡薄,加之此前在关乎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问题上缺乏统一协调,出现了“多头管理”,导致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因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而引发的不和谐问题时有发生。从早些年的山西朔州假酒事件造成200多人中毒、27人死亡,到三年前的安徽阜阳有毒奶粉导致200多名婴儿营养不良、变成头大嘴小的畸形儿童事件,从去年11月接连发生的“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再到近一段时期出口产品二甘醇牙膏、玩具、沙滩车、耐热锅等屡遭质量质疑和投诉,无一不在敲响我国产口品质量安全警钟。

针对质量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是颁布了系列法律法规,逐步迈向了依法治质轨道;二是全面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加快了以质取胜、质量振兴的步伐;三是加大了质量监管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制和机制;四部署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击假冒伪劣的高压态势,在全社会形成了政府狠抓质量、企业重视质量、社会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专家认为,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质量工作功不可没。

更让人称道的是,近期,关乎中国内政外交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7月27日召开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不仅亲自出席会议,还对产品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强调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要追究责任人。同日,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温总理26日签署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该特别规定是在25日国务院专门为此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国务院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也在该会议上成立。分析人士认为,就食品安全监管召开专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史以来尚属首次,足见其分量之重。

由是观之,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形象。质量强则国家兴,质量弱则国运衰;一个不重视质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科学发展。这些“硬道理”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我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采取科学的方法,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以质取胜,培育更多的“中国制造、世界名牌”,在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的同时,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进面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力。

而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必须把质量问题当作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来抓。当务之急,要着力从源头抓质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要建立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维护国家形象和经济安全;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构建现代质量保障体系;要着力扶优扶强,提升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快质量诚信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不断完善质量信息发布制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如此多管齐下,联手设防,我们的产品才能在“危”中寻“机”,以过硬的质量突破贸易壁垒,赢得民众青睐,冲出国门,叫响世界。

作者: 高福生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