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海洋,
习近平的军事和非军事手段


作者:王立鹏 来源:凤凰军事
为一个传统陆地大国的元首,习近平却始终对海洋的关切非同一般;作为素以陆军天下无敌而著称的解放军统帅,习近平对海军的关切非同一般。

2013年7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前夕,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中国紧邻广袤的太平洋,这里有19.3亿人口和5.7万亿美元的GDP,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GDP年增速高达8%--太平洋是当之无愧的21世纪的中心舞台,也是中国经略海洋最重要的阵地。然而,面对太平洋,美、日、俄、韩等国都发出了自己的主张。特别是美国在其亚太再平衡的战略下,在这一地区愈发强势。

面对挑战,中国怎么做?如何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如何创造互利共赢的环太平洋新格局,成为摆在习近平面前的头等大事。

军事手段:强军!强海军!

面对重返亚太的美国,面对不断在东海制造麻烦的日本,面对在南海“声索”的菲越等国,习近平的强硬让国人扬眉吐气: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舰机面前毫不退缩地巡航钓鱼岛;采取手段巩固南沙设施;海、空军不断跨出岛链赴远海大洋上进行训练和演习……习近平正在为这支红色的人民军队再次注入血性与强悍。

没有哪个缺乏强大海军的国家能够成为海洋强国,中国也不例外。

通常,海军发展有个悖论:海军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就是国家从内陆国家走向海洋国家的转型期。此时,如果海军发展跟不上,国家便无法保护海洋权益与海外利益;反之如果大力发展海军,往往会面对外部的猜疑和敌意。一旦处理不好其中的关系,海军发展甚至可能成为国家埋下隐患,一战前的德国就是前车之鉴。

面对这一矛盾,解放军海军深得韬光养晦的巧妙,采取了大量技术储备,小步快跑的发展策略。

先进驱逐舰是中国海军装备更新的一个突破点。最新服役的052D型驱逐舰已经跻身世界先进驱逐舰之列。与前型052C相比,052D进行了众多技术改进,包括改进了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了新型通用垂发系统,增加了新型近程防空导弹等等,使该型舰具备较强的区域防空和对海作战能力。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称,如果中国列装10至15艘类似052D型的先进驱逐舰,那么解放军海军就会成为亚太地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水面舰艇部队。

日本的《世界舰船》杂志则更为大胆,对坊间传说中的中国的万吨级驱逐舰进行了预测,称其作战能力可与美军最新型战舰DDG-1000媲美。日刊的猜测也并非全是空穴来风,出现在中国湖北的类似大型驱逐舰的水泥模型,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国将开工建造万吨级驱逐舰的征兆。

中国海军超越的步伐远远不止于驱逐舰。2013年8月,习近平登上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认为这是中国未来将建设以航母为中心的远洋海军的信号。

2015年3月,两会期间。外媒报道了中国正在江苏常州建设国产航母。据称,新航母将采用弹射起飞方式,装备弹射器,载机数量也会取得重大突破。考虑到中国数个港口都具备容纳航母的能力,显然中国所需要的航母数量绝不是两艘而已。

中国海军各型先进战舰下水服役的速度令人惊叹。然而,习近平绝对清醒。在海军装备发展取得骄人成绩的时候,习近平在视察海军时说了这样一段话:需要看到,同美国、俄罗斯等国海军相比,我们在训练时间和实战化程度上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按照实战要求,加大在复杂电磁环境、复杂陌生海域、复杂气象水声条件下训练力度,加强使命课题专攻精炼,推进远海训练常态化,在大风大浪、远海大洋中把部队锤炼成攻必克、守必固的海上劲旅。

两句话,一针见血。

当年11月,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在西太平洋海域实施了代号为“机动-5号”的远海实兵对抗演习。新华社评价,“这是人民海军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远海对抗训练”。演习结束时,“机动-5号”实兵演习执行导演廖世宁少将对新华社记者说,海军今后还会继续组织类似的远海训练,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次年,“机动-6号”演习如约而至。

海军不仅是作战力量,更是维护和平与展示国威的使者。习近平时代,中外民众越来越多地在海上安全合作、国际维和、海外人道主义救援等内容的新闻报道中看到中国海军的身影。中国海军与外军的交流明显增多,“哈尔滨”舰、“兰州”舰、“临沂”舰等众多中国主力战舰,分别出访了美国、智利、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这些出访进一步加深了双方海军之间的理解互信,有效推动了中外海上合作和海军友好关系向前发展。

研发一流的装备跟上世界步伐,用高难度的常态化训练磨砺官兵,以大国的责任担当参与国际行动,凭开放的胸怀消除外界的误解隔膜,这就是习近平时代的中国海军战略。中国人的百年海军梦,已经触手可及。

集纳多种手段的“习式组合拳”

面对错综复杂的海洋局势,军事是习近平的重要手段,但远不是唯一。中国国家实力的持续增强,让习近平经略海洋有了更多的手段和选择。

“在中国领导人里,第一代毛泽东、第二代邓小平都是政治强人。”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这样评价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现在,像习近平这种强势还是很需要的,这种强势就是一种大格局,意图将中国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到下一个阶段。”

“一带一路”就是习近平宏大的战略设计。如果说强海军是刚猛硬烈的少林拳,那么“一带一路”、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则是外柔内刚的太极拳。“一带一路”转变了中国以往单纯的经济援助手段,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五个方面同步推进。“一带一路”计划中,“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中国在太平洋上抗衡以美国为主导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重要的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薛力教授这样评价“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从“有世界影响的地区大国”转变为“综合性的世界大国”的一种尝试,一种路径。中国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只能直面应对,并争取最好的结局。”

国防是空气,经济是血液。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经济战略的重大举措,其对提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通过发起建立亚投行,中国已经向世界证明了其雄厚的资金能力和非同一般的号召力,当然,也证明了美国及其盟友并非铁板一块。

中国与韩国的自贸区建设也十分引人注目。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过一系列峰会;两国几乎已经敲定了一项大型贸易协议,而且首尔正试图将自身建成一个人民币交易中心。中国作为韩国绝对最大的贸易伙伴,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韩国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正前所未有的向中国靠近。

同守共进,中美共同的太平洋

“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 容得下中美两国”。 ——习近平

中美最近的竞争,出现在一个之前人们未曾预料到的领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起因是英国表示加入亚投行,美国在表示了严重不满后,德国、法国等国相继加入,看起来似乎是中国赢了经济的一局。

这种情形振奋人心。考虑到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制造席卷全球、世界各地都有中国资金的身影,加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金融海啸中令人失望的表现,人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在经济领域曾经、并且多次击败了美国。

在广袤的太平洋上,这种对抗正愈演愈烈。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美国对中国在太平洋上的围堵日渐加强。而从前文可知,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军队的应对,是稳健而具有创新性的。

其实,“均衡”的含义并不完全意味着对抗,而是传统的均势外交的延伸,双方的矛盾可以被看成“成长的烦恼”。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美关系本身是互相依赖,并无重大的冲突。中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中国和美国的亚洲盟友(日本)的冲突。”双方在对抗中孕育着新秩序的机遇。奥巴马在APEC会上表示,美国欢迎和支持一个和平、繁荣、稳定、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这符合美国的利益。美方没有围堵或损害中国统一的意图。

而习近平则表示,“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 容得下中美两国”。

二维码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