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公司于5月21日使用H2A火箭成功发射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晓”号,随同升空的还有日本第一个太阳帆飞行器“伊卡洛斯”号,这两个太空项目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及太阳帆成功发射升空

  当地时间21日6点58分(北京时间5时58分),载有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晓”号的H2A火箭从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顺利发射升空。此次发射的金星探测器“拂晓”号将用半年时间接近金星。

中日太空竞赛比分3:5 日本一天内连超两分

  围绕中日两国的宇航技术竞赛,日本在2010年5月21日一天内,同时在行星探测、深空航行技术两大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双方比分从近似平局一下变为了3:5。不过,中国的落后只是暂时的。

“晓”号与“伊卡洛斯”号

  日本“晓”号金星探测器,又称为“行星-3”号,计划由H-2A202型火箭发射升空,预计将花费半年时间抵达金星。[详细]

  太阳帆借助太阳光子的压力,可获得无尽的航行动力,而且不消耗推进剂。“伊卡洛斯”号有望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详细]

小调查

  日本同时发射金星探测器和太阳帆航天器,你认为这是否反映中日两国宇航技术的差距?
中国在星际探测领域确实落后了
日本这两项工程没有什么意义
这两项工程中国现在也能做到
双方宇航技术没有可比性
我不太清楚这些概念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日本于21日早晨成功发射金星探测器
日本宇航图集
中国和日本的各项宇航技术对比

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 (中日得分 0:1)

  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虽然具有丰富的发射经验,并具备发射载人飞船的能力,但主要指标仍远远落后于日本的H-2系列。其中近地轨道发射能力差距为“9吨对19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差距为“5.4吨对8吨”。日本在大推力运载火箭方面确实大大领先中国。中国预计需要在2015年后通过长征5号,才能在火箭方面赶超日本。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目前,中国长征运载火箭已经发展了四种主要系列。其中,长征2号F和长征3号B分别在近地轨道发射能力、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方面达到了8-9吨和5.4吨,并具有发射载人飞船的能力。未来能超过H-2B火箭的长征5号预计在2015年问世。[详细]

 

日本H-2系列运载火箭

  日本H-2A火箭在近地轨道发射能力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方面就已达到15吨和6吨的能力,已全面超过了长征系列的最高水准。而2009年首次成功发射的H-2B火箭的近地轨道发射能力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更是达到了19吨和8吨的水平,并承担了发射国际空间站货运飞船的能力。[详细]

载人飞行技术 (中日得分 1:0)

  中国通过神舟飞船的一系列成功实验,掌握了独立将航天员送入近地轨道,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的技术。日本利用参与空间站计划积累了人类在太空驻留的必要技术和经验,已经6名航天员进行过空间飞行的活动内容,但目前不具备独立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能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近地轨道,并安全返回。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详细]

 

日本载人航天计划

  自1985年首期选拔航天员至今,日本已有8名航天员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受训,其中6名航天员进行过空间飞行。日本利用参与空间站计划以研究和积累人类在太空驻留的必要技术和经验。2005年,日本公布了《2005~2025年航空航天规划》,加速发展独立的航天能力。[详细]

宇宙飞船技术 (中日得分 0.75:0.25)

  中国在飞船设计领域也超过日本。日本2009年曾成功发射HTV-1无人货运飞船,而且飞船运载能力也超过“神舟”,但无人飞船毕竟在返回能力、载人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不属于完整的太空飞船概念。但HTV的研发为日本未来研发载人飞船准备了技术基础,未来通过改装就能实现载人飞行。

中国神舟系列飞船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飞船重达12吨。 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三个舱段可满足生活、返航、动力三大基本功能,可分别独立工作。 [详细]

 

日本空间站转运飞行器(HTV1)

  日本首个太空货运飞船HTV1于2009年9月11日成功发射。HTV飞船全长9.6米,最大直径约4.4米,重约10吨,运载能力达6吨,最多可在国际空间站停留30天。在美国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后,部分设备只有HTV才能运送。[详细]

空间站和太空实验室 (中日得分 0.5:0.5)

  中国和日本在空间站技术方面都已经起步。日本的“希望”号实验舱虽然成功应用于国际空间站,但缺少独立性和自行发射的事实,另外日本HTV无人飞船的成功,也有利于空间站技术的提高。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已经投入制造,并且将在各项领域超过日本,但成功发射还需要一年。

中国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将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5艘无人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 [详细]

 

日本“希望”号实验舱

  “希望”号(Kibo)实验舱,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制造,也是国际太空站(ISS)上最大的舱组,于2009年7月完成组装。“希望”号实验舱可供4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进行天文学、新材料、生物学和化学等多项实验。 [详细]

应用卫星技术 (中日得分 0.25:0.75)

  中日在应用卫星领域各有所长。日本在通信卫星、环境卫星、海洋观测卫星等方面有着世界先进水平,虽然中国在导航卫星等方面占据优势,但在轨卫星数量明显少于日本。日本在轨卫星数量约有110颗,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

中国应用卫星概况

  自1970年4月24日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中国的应用卫星已初步形成系列,解决了有无问题。由于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国产卫星提供的服务与用户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详细]

 

日本应用卫星概况

  20世纪70年代,日本与美国公司组成团队获得开发其卫星通信系统的能力,在提高其航天能力方面不得不大量依靠美国供应商。80年代这种情况开始有所转变,日本提高了本国通信卫星的开发能力。目前,日本在轨卫星数量居俄美之后,排名世界第三。[详细]

月球探索技术 (中日得分 0.5:0.5)

  中日两国月球探测器的探月行动都已经获得圆满成功。日本虽然在探月经验上比中国更丰富,但两国实际水平并没有太大差距。此后,中日两国后续的探月行动还将继续展开。

中国“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并于2009年03月01日成功撞月。 [详细]

 

日本“月亮女神”号探月卫星

  日本“月亮女神”月球计划,耗资550亿日元(4.84亿美元)。“月亮女神”探测器重达3吨,也被称之为“SELENE”号探测器。日本科学家称,“月亮女神”计划是继几十年前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计划之后世界上技术最为复杂的月球任务。。[详细]

行星探索技术 (中日得分 0:1)

  中日两国在行星探索领域都开始实际行动。但中国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需要搭载俄罗斯探测器前往火星,而且需要到2011年10月才能进行发射。日本方面的“晓”号金星探测器,于2010年5月21日成功依靠本国火箭发射升空,一下子就在该领域超越了中国。

中国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

  “萤火一号”原计划于2009年10月和俄罗斯的“火卫一-土壤”卫星一起搭载“天顶”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大约经历10至11个半月的飞行后,进入火星轨道。萤火一号主要研究火星的电离层及周围空间环境,火星磁场等。[详细]

 

日本金星探测器“晓”号

  日本金星探测器“晓”号,又称为“行星-3”号,计划由H-2A202型火箭发射升空,预计将花费半年的时间抵达太阳系的第二颗行星——金星。日本第一台太阳帆航天器“伊卡洛斯”号,将随同“晓”号升空并飞往金星。[详细]

深空航行-太阳帆技术 (中日得分 0:1)

  太阳帆是未来深空探索的关键性技术,美国和日本都开始这方面的探索,由于美国第一个太阳帆失败,日本则有望首先突破这项技术。中国在这方面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技术实现仍需大量时日。未来向其他行星甚至更深远太空进发,太阳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伊卡洛斯”号太阳帆航天器

  “伊卡洛斯”号太阳帆航天器本身具有光电转化能力,光电转化加上光压推进的双重动力,只需沐浴阳光便可无限制进行星际航行。“伊卡洛斯”号最初将不会展开太阳帆。在经过半年旅行抵达金星轨道时,“伊卡洛斯”号将展开太阳帆背对太阳方向开始航行,进行为期三年的航行测试。[详细]

网友留言
账号 密码 注册
版权声明

凤凰网 军事 频道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胡楠 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