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4 7.22

【导语】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中国人再度将目光投向海洋,对海权的重视被捉到一个新的高度。但过度的推崇却将海权推向了一种“绝对”地位,很可能对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腾讯空间 分享到百度贴吧

英德初战赫尔戈兰湾:德国拙劣反伏击送英国大捷

1914年8月28日,英国制定了一份以3艘潜艇当诱饵,2支舰队后援伏击的作战计划。德军风闻后,决定来场反伏击。尽管英军指挥不畅险酿友军恶战,但成功击沉3艘德国轻巡洋舰与1艘驱逐舰。此时,扮演增援力量的德军主力舰队因忽略潮汐,尚困守于亚德湾。[详细]

德国偷袭多格尔沙洲:英国以强胜弱反战场无功

1914年11月,英国大舰队迎来第一次低潮期,德国错失英德舰队实力最接近之良机。1915年1月24日,希佩尔率3艘战列巡洋舰与1艘装甲舰偷袭多格尔沙洲。英国提前破译密码,5艘战列巡洋舰以逸待劳。英国舰队重演指挥混乱的戏码,仅击沉德军“布吕歇尔”号装甲巡洋舰,令德主力逃之夭夭。[详细]

海外孤军:德国太平洋分舰队先胜后败 两战覆灭

作为德国唯一的海外舰队,施佩并未骚扰打击英国海外航线,而奉行寻敌决战策略。1914年11月1日,施佩舰队取得科罗内尔海战大捷。12月8日,在完全不知英国舰队增援情况下,施佩发动福克兰群岛进攻战。施佩舰队一胜一负,将他本人连同太平洋分舰队葬送掉了。[详细]

德国“狼群”:U9潜艇一小时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

起初,提尔皮茨对于发展潜艇并无兴趣。乃至1914年8月,德国仅装备24艘作战潜艇,编成两个潜艇支队。8月15日,U-21号潜艇准确击沉英军“探险者”号巡洋舰。9月22日,U-9号潜艇在一小时内将3艘排水量12000吨的英国巡洋舰送入海底。[详细]

海权绝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大战略问题。从一个国家大战略的角度来看,不论海权的地位曾经多么显赫,也只是实现大战略的一种手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海权服务于战略,而不是战略服务于海权。[详细]

1.与其他类型的国家相比,后起的大国应更加冷静客观地对自身能力和条件进行评估,并确立合理的战略目标。海权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首先取决于此。[详细]

2.把握时代脉搏,将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作为自己新的“增长点”,是决定后起大国发展前途的根本所在。是否追求海权同样应视此而定。[详细]

3.充当现有世界拓权国的主要挑战者,是后起大国对外战略中的大忌。对海权的追求必须服从这一全局。[详细]

4.后来崛起的大国必然面临各种安全挑战,简单、直接的做法往往会造成“安全困境”。在复杂性和整体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改变安全思维、适时参与国际合作越来越成为解决安全问题必然的,甚至可能是惟一的选择。[详细]

学者:纵观古今中外 以海强国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有学者声称,纵观古今中外,不难发现一个重要规律,向海则强,弃海则衰。地缘政治学创始人拉采尔认为:“只有海洋才能造就真正的世界强国。跨越海洋这一步在任何民族的历史上都是一个重大事件”。 [详细]

“以海强国是历史定律”不能变成迷信

海洋是重要战略资源,海洋是能源运输的要道,海洋是国家拓展的广大空间,海洋的重要性不需要赘述。然而,制定海洋战略绝不能大而化之,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全部简单化,笼统地变成“走向海洋”的一种盲目冲动。[详细]

学者:中国海洋强国梦需严密分析 而非空洞口号

从地缘条件上来讲,中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必须兼顾陆海两大战略方向;中国的海洋资源虽较为丰富,但与世界海洋大国相比,仍相对不足;中国的海洋空间狭长,但为岛链封锁。在这样的地缘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实现英美那样的海洋霸权。[详细]

专家:中国既要发展强大海权也要具有强大陆权

我们应当有自己的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我们要避免按照西方那种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海权与陆权,海权与陆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既要发展强大的海权,也要具有强大的陆权,二者不可偏废。[详细]

调查

  • 1.你认为,加强海权是否是国家强大的必经之路?(此问必选)
  • 2.你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应如何保障海洋权益?(此问必选)

当代,鼓吹海权的人士认为全球化要求“全新的安全哲学”,但看到的只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家利益的全球化,得出的结论是军事自卫手段的全球化。然而,后起大国的安全思维更应慎重,作一定的战略迂回是必要的。毛泽东曾说过:“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这个告诫很发人深省。

凤凰网 军事 频道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胡楠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