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A雇佣军地面战斗中的战术及细节总结
2010年01月13日 19:49 】 【打印共有评论0

卡梅隆为整个阿凡达电影设计了一场长达23分钟没有间断的最终决战。在前面的武器介绍中,我们已经详细总结了雇佣军使用的武器。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场决战的地面战斗。

我们曾是士兵——一部描写德浪河谷战役颇具争议的电影。

卡梅隆浓重的怀旧情结使他习惯从美军经典的战役中寻找素材。丛林、直升机机降、高昂的美军士气、步兵搜索前进、无掩护状态下勇猛击退敌人的冲锋。在这场战役中,如果雇佣军换上美军M65战术背心、手持M-16A1自动步枪。很容易将此次战役的地面部分联系上美军在越战史上经典的“德浪河谷战役”和2002年描述这场的经典战役的电影《我们曾是士兵》。也许这两场战役没什么联系,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重温一下那场发生在越南的战役,看看和《阿凡达》中的战役有什么联系。

史实:1965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时48分,美国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第一营营长穆哈尔·摩尔中校率450名弟兄,在炮火掩护下用UH-1休伊直升机以机动运输的方式降落在素有“死亡之谷”之称的德浪河谷(Ia Drang)。美军士气高昂,但却没有做有效侦察。在盲目的指挥下,他们竟在毫不知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降落在北越军队集结的中心区域,与北越第66团早已埋伏在德浪河谷2000名主力部队相遇。(另有2000名士兵在半路准备伏击援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第一营的战士不断呼叫远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毕竟众寡悬殊,当面北越军队又是奠边府战役的精锐之师,于是一营的官兵不得不展开一场异常惨烈的生存之战。

所幸,北越部队的情报有限,指挥也十分谨慎,没有抓住乘虚而入一举歼灭整个美军营地的机会。两天多的激战后,北越阵亡1037人,美军阵亡234人(加上增援的二营损失共为650人。),以平手收场,但北越将南越分为两段的计划也因此失败。北越遭重挫后,第一营终于得以脱离战场,与前来解围的第二营返回基地。但是,途中由于第二营营长缺乏经验,竟然只为了审讯两名战俘,而命令丛林中已拖至500码长的纵队停止前进,正好以火力薄弱的侧面撞上了北越在此伏击的另外2000名主力,在激战中一营几乎被一扫而空。

德浪河谷战役是美国介入越南战争以来,美军与北越人民军第一次正面交战,也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机降作战。这两场战役使北越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冲突,改而采取游击战的战术。领教了美军强大火力的北越军在得到苏联和中国的更多援助前没有再敢进行大规模阵地战。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