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挞者之血:米格-23战斗机中东战史(组图)
2009年02月24日 18:05《国际展望》杂志 】 【打印已有评论0

被美国富商作为私人收藏购买的某中东国家的米格-23“鞭挞者”战斗机

鞭挞者之血--米格-23闻所未闻的故事

⊙ 虽然有许多国家的空军都曾运用米格-23战斗机遂行作战任务,但这些空战经历却很少有人知道。人们所知道的只是1981年到1985年间,叙以在黎巴嫩上空发生冲突的一点细节,所有这些还都是来自以色列媒体的一些片面报道。这些报道暗示,在战斗中,叙利亚的米格-23损失惨重,而且一无所获,报道还说苏联根本不应该有这个型号的设计需求,而且该机,甚至还包括该机的武器系统,都明显不是西方国家研制的同期机型的对手。但仔细一想,事情不完全是这样的。相反,只是因为西方国家研制出了马力更强劲、更复杂、造价更高的战斗机(这些飞机从来也不会以米格-23那样的速度和数量进行研制和出售),另外还因为当盟国需要时,苏联要不是犹豫不决,要不就是缺乏供应最好的机型的能力,这两个原因才最终导致米格-23在空战中成为所谓的“羔羊”。

提起历史上有名的战斗机,特别是在喷气式战斗机中,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型号能在生产规模和生产速度上与苏联米高杨设计局研制的米格-23相比。而在苏联曾经研制的战斗机中也没有哪一个型号能比被北约称为“鞭挞者”的米格-23更能代表苏联战术战斗机的设计理念。然而,反过来,又很少有哪一个型号的战斗机设计会象米格-23一样引起如此多的非议。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西方国家都在花大力气研制性能更加先进的战斗机,面对这种情况,苏联没有选择生产机动性能更强的战斗机作为其对抗西方同期机型的设计方案,而是另辟蹊径,寻求生产一种拥有超凡动力和高速度的战斗机。由于拥有较高的速度,该机将具备战斗控制权,根据需要选择战还是撤,同时该机构造相对简单,适合大量生产,在恶劣环境中也可进行作业和保养。正是按照这种设计理念,与米格-21相比,米格-23在水平飞行状态下的速度将更快,而且将具备更好的加速性能,另外其作战半径也将大得多,但在机动性能上却比米格-21逊色不少。

为了满足上述大多数的性能需求,米格-23将必须选择一个新型机身,根据飞行规则,其机翼还必须是后掠翼的,这样,当机翼向后掠动时,翼弦(翼弦是连接机翼的前缘与后缘的直线)将增大,从而就降低了机翼的展弦比(翼展和翼弦的比值,机翼展弦比大,续航时间长,飞机的经济性好且起降安全,缺点是使得飞机结构变得复杂,重量增加,可靠性下降)。这样的机翼将使飞机在低速飞行时,相对重量增加,但在高速飞行中阻力将减小。

另外在高速飞行中,当米格-23的机翼后缘缩回机身的时候,飞机的翼载重将会增加,飞机阻力将减少,这样飞机在低空高速飞行时也会变得更加舒适。因而,米格-23就能以非常高的速度在低空作战,而且其作战半径也将增大。但为了节省生产成本,简化生产流程,米格-23的机翼只能实行三级变动(16度、45度和72度)。在一定的武器装载量下,该机将拥有一个稳定的武器平台,但机动性能明显不足,这是结构简单和造价低廉的必然结果,因此其性能总是被人排在美国的F-104和F-4之间。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