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南中国天空25年:中国空军歼-6(米格-19)战史
2009年02月23日 18:15华夏经纬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从1965年开始,国民党空军改用美制RF-104。该机最大时速230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8万米。这是歼-6无法望其项背的。为保险起见,国民党空军一般还指派F-104战斗机伴随侦察。歼-6的难题来了:在最大飞行速度小于对方的负速度差条件下,如何作战?这是一个连苏联人也没有遇到过的世界难题。

相当长的时间内,RF-104如入无人之境。从1965年-966年底,连续11次侦察大陆,无一遇险。在一次次失败的截击中,中国空军终于找到了RF-104的死穴。

1967年1月13口13时,一架RF-104在4架F-104战斗机的掩护下,进入漳州上空,高度1.1万米,时速2000公里/小时。空军航空兵第24师立即起飞两批8架歼-6迎战。空8军指挥所引导第一批歼-6以小于对方600公里的时速,大角度接敌。3号机飞行员胡寿根采取斜对头拦阻射击,连发48弹,击落1架F-104。这次战斗不仅让RF-104心有余悸,也让国民党空军方面黔驴技穷。

如果说1964年中国的核试验成功因为打破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让蒋介石灰心泄气的话,在这一年横窄出世的歼-6则让他向来倚重的空中优势也不复存在。反攻大陆已成为永远的梦想。小规模的空中侦察成为危险而没有意义的行动。不仅如此,打了一辈子仗的老蒋还隐约地意识到,在空中——最后的军事优势失去后,大陆可能重新拾起因为朝鲜战争搁浅了的解放台湾的计划。

1968年以后,国民党空军对大陆的昼间侦察全面停止,不久,夜间侦察也偃旗息鼓。这是台湾军事战略自此开始进行重大调整的标志,由反攻大陆改为固守反攻。两岸从此进入冷战时期,双方军队隔海对峙,虽然彼此都严阵以待,但始终再未兵戈相见。

和国民党的侦察机比起来,对歼-6真正构成技术挑战的是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

1964年8月初,美国向越南北方发动大规模空袭。中国西南边境也一下子紧张起来。有过抗美援朝经历的中国,不能不做战火蔓延到自己国土和领空的准备。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下令有关军区和军兵种进入战备状态。当时,中国空军在中南、西南边境地区只有南宁、遂溪、蒙自、昆明等几个机场,驻有2个歼击航空兵师部和3个歼击航空兵团,在 昆明设有1个军级指挥机构(昆指),防空力量十分薄弱。

接到加强战备的命令后,空军除命令昆指和广州军区空军等指挥机关立即进入战备外,还将驻广东兴宁的空军第7军军部调往南宁,担任广西和雷州半岛地区的作战指挥将驻浙江衙州的歼击航空兵第12师,驻福建漳州的高炮第2师调至南宁,驻昆明的歼击航空兵第7师师率51团进驻蒙自,该师49团从唐山转至昆明;歼击航空兵第26师(遂溪)、9师(广州)就地做战战斗准备。另指定8个航空兵师又一个团为第二梯队。

同时对雷达情报、通信导航、工程机务、后勤保障也作了相应准备,并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新建和扩建一批机场及配套设施。这次部署调整行动迅速、1个师接到行动命令后,一般只用3-5天时间即到达指定地点,反映出那个年代中国军队的优良素质。

歼击航空兵部队,一边转进,一边结合战备任务换装歼-6,准备迎战当年的老对手-今天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美国空军。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