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6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以183108名战士生命的付出,“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并挽救了邻邦的胜利”。60年后,当我们去祭奠逝者时,却发现对于18万忠骨到底葬于何处并不十分清楚……
 
 

志愿军中川军牺牲最多:21051人

在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的“志愿军烈士墙”上,标明了志愿军烈士人数:183108。这是目前最新公布的志愿军烈士人数。在烈士墙两旁标注了30个省区市牺牲的志愿军人数。其中以四川牺牲人数为最多:21051人。在这之前,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人数有过多种说法。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2006年公布的数字是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人数为183108人。这一数字与军事博物馆公布的志愿军烈士数字相吻合,也是截至目前最具权威的数字。 【详细】

 
墓地注册委员会:
专司挖掘、搬运、掩埋

墓地注册委员会下面,组建了3个负责挖掘和搬运尸体的“搬尸队”,每队30余人。所有“搬尸队”成员都从战斗部队严格选拔。初期设有参谋组、资料研究组和行政组,38军副军长李际泰受理该项任务。1954年年底,临时机构墓地注册委员会完成使命后被撤销。【详细】

“收尸部队”:
一边搜寻 一边流泪

各个参战部队都有这样的规矩:战后都要清点人数,看牺牲了哪些战士,是怎样牺牲的。活着的战士都有责任尽量认准,弄清他们的名字。然后用刺刀从树上削下一块树皮或钉上一块牌子,写上姓名、番号、连、排、班置放或插于尸体旁,等待后面的捡尸队来处理。【详细】

7人中国小组:
做最后掩埋志愿军工作

志愿军原本在板门店的军事停战委员会有一个100人的代表团,撤军后只剩下一个7人工作小组。这个小组负责协调接收在韩国境内发现、经由联合国转交的疑似志愿军失踪人员的遗骸,然后参与鉴定,并把志愿军纪念章、尸骨、标志牌等遗物移送国内。1991年中方7人小组撤回。 【详细】

 
凤凰视频
 

郭伯雄率军事代表团赴桧仓祭奠志愿军烈士

 

凤凰卫视独家探访韩国境内中国志愿军墓地

 

朝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 志愿军共牺牲18万人

 

志愿军来自二十多个省 缘何葬在小村

 

纪念抗美援朝60年 朝中友谊塔记录难忘岁月

 

志愿军高喊向我开炮 与百余美军同归于尽

 
 
 

团以上干部牺牲后运回祖国安葬

朝鲜停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成立了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中国政府拨出专款,用于陵园建设,在朝鲜建起了八处志愿军中心烈士陵园。除此之外,朝鲜还修建了62处志愿军墓地,建有243个烈士合葬墓,将分散在各地的大部分志愿军烈士,集中安葬于这些烈士合葬墓中。国内安葬志愿军烈士比较集中的有三处,它们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赤壁市志愿军烈士墓群。 【详细】

朝鲜桧仓烈士陵园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桧仓位于朝鲜腹地,四周崇山峻岭,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1957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当地群众在桧仓城中心区150多米的山腰上,建成了朝鲜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包括毛泽东主席长子毛岸英在内的134名志愿军烈士。【详细】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的123位烈士遗体,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运送到沈阳的。当时,志愿军烈士们牺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战场附近。运送遗体前,东北军区派出人员寻找烈士坟墓、起出烈士遗体,先运送到丹东部队留守处,用棺材装殓,然后用火车运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详细】
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5月1日,当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最早在丹东修建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最早的烈士陵园。丹东市还有几处小型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和零散的烈士墓,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元宝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详细】
 
 
 

特殊烈士墓群:百余烈士全是“野战医院”病号

赤壁市志愿军烈士墓群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这里安葬着124名志愿军烈士。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抢救从抗美援朝前线转运后方的伤病员,当时的中南军区在赤壁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该医院的医护人员救治了1200多位志愿军伤病员。1951年10月29日至1955年2月4日,陆续有142名伤势过重的伤员经救治无效牺牲。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大量的志愿军伤病员被送到国内治疗,在转运途中和治疗过程中,一些重伤员陆续牺牲,就地分散安葬。 【详细】

 
朝鲜民工为志愿军烈士终身守陵
 

平康郡烈士陵园

1953年,时任志愿军某部政治部主任的卜克,奋不顾身救下了一位朝鲜支前民工。到停战时,他又与这位民工一起修建平康郡烈士陵园。被志愿军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的民工金成浩,决定终身为志愿军烈士守陵。【详细】

 

刘思齐忆毛岸英:希望能墓前化蝶

1950年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刘思齐悲伤不能自己,总把毛岸英作为一个活着的人等待。直到毛泽东主席让她去朝鲜给岸英扫墓,她才不得不面对现实。
    “抱着冰冷的墓碑,我就想它怎么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里写的那样突然裂开呢?如果那样,我也会跳下去,与他相聚。”已是白发苍苍的刘思齐至今仍心念“化蝶”的传说发生在自己身上。【详细】

 

农民:送“失踪”抗美援朝烈士回家

这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寄托着4条鲜活生命的烈属证,经过58年,终于到达家乡,到达家人的手里。
    他们是被一个陌生农民送回来的,这似乎不太合“规矩”,而这些没有后人的烈士,几乎已被家人遗忘。【详细】

在十五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有这样一句质朴平淡却足以撼人心魄的话:“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60年后,在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时,我们所能做的,不应当仅仅限于被英雄行为感动,或许可以从捐助志愿军老兵去朝鲜祭奠战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