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半个世纪的传奇(二):贺龙震怒 重新试制
2009年11月10日 15:49航空世界 】 【打印共有评论0

 

工厂还成立了由生产、工艺、设计等部门参加的零部件和装配工作组。各车间也成立了试制联合工作组。两级工作组在现场办公,处理问题,加快了生产进度,到1963年6月,零批四架飞机的零件全部完成。

1963年9月7日,歼6第0002号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到102%时,飞机开始破坏,证明飞机强度达到了原设计要求。歼6飞机试制的静力试验关成功突破。

1963年9月23日,0001架飞机由试飞员吴克明首飞成功,12月1日试飞结束,共飞行46个起落。经过试飞考验,飞机主要技术性能达到了设计标准。

1963年12月5日,军委、三机部在112厂举行歼6飞机定型签字仪式。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主任曹里怀等人在试制定型鉴定上签字,航定委认为:这次试制的飞机是成功的,已达到优质水平,同意试制定型并投入成批生产。当天在机场召开了庆祝歼6飞机试制成功大会,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嘉奖工厂10万元。歼6重新试制的总周期为1069天。

1963年12月11日,军委发来贺信,对歼6飞机试制成功予以高度评价,称“这是加强我国国防力量的一件喜事,是我国航空工业开始全面好转的一个标志。”

1964年,优质过关的歼6飞机转入批量生产,当年交付部队优质飞机38架。1965年月产量就达到了近20架的水平。歼6飞机在1964年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荣获了一等奖。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