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围头村:炮声已逝 和平之音传来(组图)
2008年08月22日 16:40泉州晚报 】 【打印


围头集装箱码头

“8·23”炮战使围头成为前线,成为神秘的土地,成为英雄的土地。明天就是“8·23”炮击金门50周年纪念日,记者走进围头村,寻找50年前震撼世界的炮声余音,感受到两岸百姓对祖国实现统一的期盼。

A篇:炮击为和平

炮击金门

声援中东人民

1958年“8·23”炮击金门,是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决定的。采访中,市党史研究室汪冠峰副主任介绍,“8·23”炮击金门是毛主席亲自下令,由当时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分区第一政委的叶飞指挥。

中东紧张 蒋介石军队趁机作乱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后,仍然企图“反攻大陆”,东南沿海一带群众深受骚扰。采访中,围头镇围头村的老人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国民党军队经常向大陆沿海一带开炮,而且时常派小股士兵进入沿海进行特务活动,影响群众生活。

市党史研究室汪冠峰副主任分析,炮击金门,最主要是跟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有关。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发动了革命,推翻了旧的反动统治集团。美帝国主义直接出兵入侵黎巴嫩,随后英军入侵约旦。同时,美国于7月15日宣布其远东地区陆海空军进入战备状态。中东形势突然紧张起来,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美英法介入后,苏联也有所动作。那时候,世界进步舆论都在声援中东人民反侵略战争。

汪冠峰副主任称,1954年12月2日,蒋介石在华盛顿与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以为有了“护身衣”,趁机扩大事态,于1958年7月16日宣布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金门、马祖与台湾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军事演习,同时加强空军对大陆侦察活动和袭扰准备,“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军委决定炮击金门。”

群众观战 没有把危险放在心上

据《叶飞回忆录》记载,炮击金门开始时间是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第一次急袭,所有炮兵阵地同时向金门开火,一个小时密集发射了几万发炮弹。火力猛烈密集,整个金门岛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

50年过去了,回想那个烟飞炮打的年代,围头镇孙晋榜老人称,那时候,他是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放学后,他和村里的大人一起,站在围头半岛的海岸上亲眼目睹这场万炮震金门的战斗,“海岸上有几棵枝叶茂盛的木麻黄树,我们就站在树下观战。当时我们只顾观战,谁也没把这危险放在心上。”

原晋江市政协主席留章慈回忆,“8·23”之前,经常有敌人的飞机来“吵”。1958年8月23日上午,他们就布置下去,要围头组织群众撤退。有一部分人先走,公路上出现扶老携幼、肩挑手提的人群,“大部分人是先躲进防炮洞,傍晚就开始打炮了,直等到晚上7点多,不打炮了才撤出围头,连夜疏散到金井附近的乡村。”

留章慈告诉记者,“5点半,炮一打响,那场面实在壮观”,从狗山、陈山和广山的海岸炮和陆炮一齐打,打过去好一会儿金门才反击,“打了一个多小时才停下来。”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