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民党军官亲历1958年“8·23”炮击金门
2008年08月21日 16:14中华读书报 】 【打印

金门,原本是台湾海峡一个依傍祖国大陆不为很多人知晓的荒凉小岛。1958年“八·二三”炮战,打响了金门的名号,且深受世人瞩目,认识了它扼据在台湾海峡的战略地位。时下,内地对于这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已不鲜见,但因海峡长期隔绝,从彼岸这个侧面所知甚少。

《传纪文学》2000年第1期刊载了吴克计对一位曾亲历炮击金门事件的原国民党军官的专访,下文是从中摘录的片断。   

自愿请命去金门前线

抗日及国共内战期间,我一直处在前方。金门是台湾对抗大陆最重要的一处前哨阵地,彼时受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影响,去金门前线也便成了个人的志趣愿望。然而自1953年8月我从越南富国岛回到台湾后,承长官爱护,经短训即奉派陆军凤山官校服务,工作轻松,待遇优厚,一连5年之久,实非我之所愿。

这年4月,金门战地风声正紧,忽闻军团部某少校奉“陆总”调赴金门的命令,以家室顾虑在原单位拖延了一个半月不去报到的消息,于是我向成主任请命,未蒙允许后,再向军团尹殿甲主任请命。由于我的意志坚决,态度诚恳,终于允准请求,并很快获得“陆总”命令,于5月初赴金门,任职政治部政二处中校参谋官。   

“八·二三”炮击金门这天

8月21日,蒋介石及其子、时任“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的蒋经国亲临金门,登太武山顶观察。太武山为本岛主峰,高度仅253米。因岛上无巨川长流,全年降雨量稀少,无法兴建水库,使当地居民常年处在水源不佳的生活之中。农作物也只适于种植高粱、甘薯及小麦等杂粮。蒋介石观察良久,深感战局有一触即发之势,于当晚返台时,令“国防部长”俞大维暂住金门,主持防区作战计划。

翌日,金防部政治部主任、兼金门县长柯远芬中将发动全防区官兵,立志愿,写遗书,并举行宣誓大会,以激发与金门共存亡的斗志。当时战斗气氛虽达高潮,而军民在心理上仍无准备,貌似沉着稳定。因此,8月23日晚六时许,大伙用过晚餐,一如往常,走出掩蔽部(办公室)到野外散步,舒散一天的疲乏。这已成为全体防卫官兵的习惯。

6时5分,我正在野外500米处一片荒草坪上作深呼吸,忽然发现一发炮弹在太武山顶爆炸。隔约10秒钟,又一发炮弹在北坑道上方爆炸。一般散步官兵浑无所察,以为我军在爆破坑道,未予理会。我却感觉情况有异,似炮兵轰击目标前的定点试射,即以最快的跑步,欲离现场,然为时已晚。紧接着大陆团头、莲菏、厦门等地数百门重炮,集中目标,向太武山侧的翠谷——防卫部开始轰击。炮声震天,地动山摇,整个金门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我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在此雷霆万钧、弹片横飞的情况下,谁也无能为力帮助谁,要避免死亡的伤害,就得靠自己,即看谁有沉着应变的能力和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就地卧倒,这便是我当时幸免于难的原因。

炮击一小时后,在暂时停止的刹那间,我以短跑的速度奔回办公室。正当同仁们为我庆幸时,又闻防区上空有人民解放军战机及运输机的沉重声音,同时也闻我高炮防空部队炮火轰击声。依当时情况判断,大陆此举,显然对我万分严重,便随即带了个人武器装备,站立掩部门口向空中监视。不料副主管卧伏在床底大声呼叫,令我回掩蔽部就地卧倒。此虽善意,我却有不同看法:在此严重关头,全防区电话网路已被破坏,情况混乱不明,仍然为自己安全打算,令人不可思议。设若当时情况如我所料,解放军在一小时炮击后,来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再使用空降部队,占领太武山等重要据点,而我们仍然躲在掩蔽部地下室不知抵抗,不就等于瓮中之鳖么?所幸解放军未作此一打算——嗣后确知原本就无登陆解放金门的计划,意在作“打而不死”的周旋,是不幸中的大幸。但随后又以2小时30分钟的炮击,发射了35000余发炮弹,使金防部数栋住宿楼房及翠谷餐厅夷为平地,三名副司令官(赵家骧、吉星文、章杰),数十名中级干部及士兵当场阵亡。“国防部长”俞大维及司令官胡琏,提前十秒钟离开了餐厅,侥幸活命。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吴克计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