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滩困龙五十秋
2009年04月10日 17:28现代舰船 】 【打印已有评论0

1980年代,中国“旅大”级驱逐舰遭遇前苏联强大的“现代”级驱逐舰。

本文为《现代舰船》独家授权凤凰新媒体军事频道稿件

远近之争

谈及中国的海洋防御战略,谁都能毫不犹豫的说出,我们现今奉行的是近海防御战略。但是如果讨论中国的海军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是否需要,以及在什么时候需要把近海防御发展为远洋防御?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形成一致观点的。首先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就是中国发展远洋能力的必要性。很多人不理解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海洋国家,为什么还要发展远洋防御战略呢?近海防御难道错了么?我们过去50年的政策难道不对么?这就要从周边的战略环境,军事技术发展过程,以及经济环境角度来回顾中国海军的发展,然后根据今天的实际情况来了解当年的策略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以及这种策略是否还适应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环境。

回顾历史,从近岸防御发展到近海防御,中国海军走的就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其间又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

建国初期——朝鲜战争至中苏交恶。

 首先看周边的战略环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下一步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打到台湾去,解放全中国。当时中央准备把前苏联所提供军事援助中的半数用于海军建设。但是不期而遇的朝鲜战争彻底打乱了军事建设的规划。如果朝鲜被西方军队彻底占领,那东北面临的压力难以独自承受,长远来看,这意味着中国成了前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并且和东欧一样,我们将更大程度上听命于克里姆林宫,这是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朝鲜这一仗,势在必打。既然主要敌人从国民党军队变成美帝国主义,战略方向也就不得不马上转变。对台登陆作战被搁置,大量部队从东南沿海马不停蹄拉到了朝鲜的冰天雪地。从苏联采购的装备也主要是陆军和空军的,海军只好忍耐,正所谓空军拿走了海军的钱。好在朝鲜战争中,双方的注意力都紧紧盯着三八线。美国人也腾不出手在中国沿海搞两栖登陆,给自己找麻烦。把欧洲放在首要的美国人,也不愿意为了朝鲜把大量兵力长期置于远东。这样,虽然当时中国的海军虽弱,中美又处在一种特殊的战争环境下,但是大陆的安全倒没有面临来自海上的实质性威胁。欧洲才是美国人的重点,这一点一直延续到了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在考虑中国当代海洋战略发展的时候,中、美、前苏联之间的关系成了决定性因素之一。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当时被称为“老大哥”的前苏联和中国保持了相对良好的关系,我们在整个西部和北部没有国家安全方面的压力。这就给创造了条件,使我们又一次把目光对准了台湾及其周围的岛屿。这一时期,国民党海空军对我沿海的骚扰行动比较频繁。因其装备和经验均远胜于我军,加之美国在台湾保持了强大的海军,我们没有能力组织一支以大型作战舰艇为主的海上力量去和对手争夺海峡里的制海权,所以仍然是以近岸防御为作战方针,以海上游击战为主要方式遏制国民党军队的窜犯和骚扰,伺机打击国民党海军的作战舰艇。与这种作战相对应,发展以空、潜、快为主的轻型海军突击力量成了这种近岸防御思路的必然选择。海空军秘密入闽后,以鱼雷艇、高速护卫艇为主的海上力量在空军的掩护下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尽管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是一连串小艇击沉大舰的成功战例使得年轻的人民海军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对海上游击战有了极强的信心。1958年,炮击金门时美国海军的退避三舍,是尤其瞩目的亮点,美国海军舰队的“纸老虎”名声让这种信心被进一步固化了,并且延续至今。从长远上看,金门炮战在国人心中或多或少的造成了一种相对普遍的轻敌情绪。

<< 前一页12345678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