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上午,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艳阳高照,热浪滚滚。在海军潜艇学院一间窗明几净的实验室内,轮机专业竞技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开始!”评判人员一声令下,只见训练有素的艇员飞快地操作着各种工具,拆卸水泵、更换零件、调试电机……激烈的角逐,似乎使室内的空气凝固了一般。
从7月28日开始,海军首届潜艇艇员维修技能竞赛在潜艇学院拉开大幕。打开竞赛活动秩序册,记者发现此次竞赛从理论笔试到现场实操,再到基础知识竞答,18个项目涵盖了潜艇声呐、电航、轮机、电工、舱段等5个主要专业。来自海军潜艇基地、支队的104名选手中,大多数是士官,还有8名干部同场竞技。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海军装备部舰技部副部长谷宁昌介绍说:“这次参赛选手,都是在各单位上报名单中按1/3的比例现场随机摇号抽取的,打破了以往竞技只派尖子选手参加的传统做法,目的就是考核艇员自修的真实水平,‘以赛促训’,带动潜艇部队装备自修能力的整体跃升。”
“许多选手在实操时紧张得连肌肉都僵硬了。”现场打分的潜艇学院的评判员们感慨万千。“尽管准备充分,但沁出的汗水还是湿透了衣服!”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机电干部胡波,走出竞赛现场后,这样对记者说。
考场上,时间就是分数;战场上,时间就是胜利。在众多选手中,记者发现有出国培训经历的高级士官、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电航技师唐成洋,是电航专业最有机会夺冠的资深选手。然而,他在安装收音机项目考核中,因实操时间略长,与冠军失之交臂。竞赛结束,唐成洋体会颇深:“以前装备维修训练组织少,特别是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的项目几乎没有训练过,今天一考才知道,要学的东西真不少!”某潜艇支队四期士官潘远平也有同感:“我入伍16年只拆装过一种电机,在近2个月的专门训练中,我就拆装了9种电机,眼界和技能实现了一次飞跃”。
置身竞赛现场,此起彼伏的技能比拼令记者眼界大开:一边是工厂车间的电弧焊,耀眼夺目;一边是损管救生试验场的管路抢修,惊心动魄……一个个实操竞技项目,令前来观摩的各基层部队装备管理人员应接不暇。
“这边是选手候考区,你过来看看。”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走出了实操现场。交谈间,正在候考的选手在队伍中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此次竞赛出现螺帽制作这样简单项目,考的是基本功,不能真实检验我们的装备维修技能。”然而,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总工程师孟庆功对此却另有见解:“未来装备发展是机电一体化,一个元器件如同人体的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坏死就可能导致身体机能异常,甚至危及生命。潜艇在未来战争中,不可能带上专业的装备保障人员出海,每一个机械部件,小到一个螺钉、螺帽,都直接影响潜艇的在航率和作战效能。如果连一个简单的螺帽都加工不了,又怎能执掌好手中的高科技装备呢?”
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