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没有社会主义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2009年12月16日 18:43 】 【打印共有评论0

米-17武装直升机发射火箭打击游击队。

1985年3月10日,在总书记的位置上呆了11个月的契尔年科去世了,年轻而有活力的戈尔巴乔夫站在苏联政治舞台的最高点上。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尽早甩开阿富汗这一噩梦,他很快就走上了一个极端:加大力度,争取迅速消灭阿富汗抵抗力量,以求迅速平定阿富汗局势。一场来势更加凶猛的攻势全面展开了。而游击队也不甘示弱,在顽强反击的同时,还不断地发动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一个接一个的苏军据点相继被孤立起来,造成众多武器被摧毁,大量作战人员伤亡。增强进攻力度却毫不见效和美国强大力量的介入,使得戈尔巴乔夫更感回天无力,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极端性的进攻战略,开始以外交“新思维”思考另外一种出路:现实表明第三世界并不存在社会主义革命形势,不应采取输出革命的形式来人为制造那里的革命;不应以意识形态作为决定对外政策和判断事物的标准,处理国际冲突时一定要考虑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和“普遍安全”;企图通过军事途径解决地区冲突问题是极其有害和徒劳的,唯一正确的手段是通过政治途径和对话,来解决地区冲突问题。在“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戈尔巴乔夫就“阿富汗问题”谈到:“我们希望在最近的将来,就把应阿富汗政府的请求而留在那里的苏联军队撤回国内。”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已经在对如何摆脱阿富汗困境做出了很现实的思考。因为无论是发展苏联经济,还是改善苏美关系,阿富汗问题都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为解决阿富汗问题打开了道路。而对阿富汗这场毫无目标的战争也确实打不下去了。苏联每年的战争费用估计约为25-30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约240-300亿美元。苏联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战场上的失利以及战争的创伤引起了苏联国内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人开始公开讨论“这场战争何时了”、“苏联出兵阿富汗到底对不对”等尖锐的问题。1988年初法国一些新闻机构在莫斯科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表明,53%的苏联人赞成“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只有21%的人反对撤军。阿富汗战争,在大多数苏联人看来,已完全是一场灾难。

1986年3月底,戈尔巴乔夫撤掉卡尔迈勒总书记的职务。曾任阿富汗国家情报局的负责人的纳吉布拉被定为阿富汗新的人民民主党中央总书记。纳吉布拉代替卡尔迈勒,说明苏联的确要着手解决阿富汗问题了,纳吉布拉上台说明苏联要在阿富汗建设一个更有效亲苏政权,保持自己在阿富汗的支配地位,不想让游击队或其他国家接手阿富汗。

到1986年5月,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已经在举行第七轮间接会了,之前的几次会谈都是因为双方就关键问题谈不拢而进展缓慢。此次会谈是一次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谈判,双方第一次就撤军的期限展开了讨论,巴基斯坦要求苏联军队在6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坚持说苏联要在4年内才能全部撤出。这次谈判再次以陷入僵局而结束。1986年7月,戈尔巴乔夫到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视察。7月28日,他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发表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电视讲话。在关于从阿富汗撤军问题上,戈尔巴乔夫说:在1986年年底之前,苏联将从阿富汗撤出六个团的兵力。

1986年10月15日,苏联的部分军队开始撤出阿富汗,直到10月31日才结束。尽管如此,苏联却丝毫没有放松对游击队的进攻。战火仍然在各地连绵不断。而戈尔巴乔夫宣布将从阿富汗撤出六个团后,各派游击队群情振奋,全面发起了反攻。苏军不断遭到重创。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