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换战车 大典中的回民队与装甲兵奠基人丁铁石
2009年09月10日 20:03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开国大典中向天安门敬礼的丁铁石(左)和毛鹏云。丁铁石是毛泽东表扬为“拖不烂,打不垮,百战百胜的马本斋回民支队”的政治部主任,也是我军装甲部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丁铁石,我军装甲兵奠基人之一,基建工程兵副兵团职离休干部。他与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转战华北,曾令日寇闻风丧胆;他受命创办我军第一所坦克学校,并率领战车团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他曾率部参加和平解放北平入城式和新中国开国大典,接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检阅;他一生刚直不阿,坚贞不渝,表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高风亮节。

丁铁石,原名丁武明,回族,1915年12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县第三区大堡村(今属本溪市溪湖区)。其父丁文发,因经营矾厂生意,家中颇为殷实。丁文发生有四子,丁铁石排行第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丁铁石兄弟随父母逃难到了北平。1933年,丁铁石与弟丁坚进入张学良创办的东北中学读书。

1936年,日寇图谋以武力侵占华北,平津地区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丁铁石与弟弟丁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将丁氏家庭的规范谱名丁武明改为丁铁石,丁武洁改为丁坚,以表示抗日决心坚如铁石。丁铁石于同年7月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后与既是同乡,又有表亲关系的金进南下上海,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和阻拦,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于1937年9月率队到山西太原参加八路军,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治教员、副连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务。

时有马本斋在家乡河北献县组织国民义勇队武装抗日,保卫家乡。1938年初,在我党领导和八路军的帮助下,成立了冀中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同年7月,回民教导队与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丁铁石受党派遣,来到回民教导总队担任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丁铁石与刘世昌一起,介绍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民教导总队虽然有四、五百人的回民武装,但由于是刚刚组建,成份复杂,素质不高,纪律松散,加之频繁而艰苦的战斗,使部队大量减员,在很短时间内,从500余人减少到300人。丁铁石为创建和改造这支队伍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丁铁石帮助马本斋,以坚毅的行动,进行了组织整顿工作,从而使部队得到了巩固。丁铁石的行动促使马本斋认识到加强党对总队领导的重要性,部队的政治工作从此得到加强,使总队模范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受到回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许多回民青年踊跃参军,队伍很快又发展到六、七百人。到1939年四、五月间,部队已达到千余人。同年秋季,部队奉命到定县无极县开展斗争,在丁铁石的建议下,回民教导总队改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丁铁石为政治部主任,丁铁石成为回民支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奠基人。

由于有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使回民支队的战斗力显著增强,冀中的大城重镇虽相继沦陷敌手,但回民支队仍然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坚持工作,组织回民武装,不断打击敌人。丁铁石与马本斋一起转战于冀中平原,参与领导和指挥了上百次战斗。1940年5月,在著名的康庄战斗中,回民支队采取围点打援,以少数兵力佯攻安家村敌人据点,却将主力布置在康庄一带,将从衡水赶来增援的60多名日伪军歼灭。这一仗,缴获大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60支,战马10多匹。还有许多弹药,并烧毁汽车2辆。在打扫战场时,丁铁石和马本斋命令战士们扒下敌人的衣服,几天后,化装成日军的回民支队又端掉了榆科伪军据点。回民支队因战功卓著,受到上级的表彰,被冀中军区授予“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并受到八路军前方总部的通令嘉奖。1940年12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提写了“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回民支队成为日寇闻风丧胆的英勇之师,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历次战斗中,丁铁石指挥果断,带头冲锋陷阵,英勇顽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部队做出了表率。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