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克里米亚之争”历史、现实与未来
2006年11月27日 15:05光明日报 】 【打印

2006年6月11日,遭围困两周的125名美军官兵乘坐C-17军用运输机从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辛菲罗波尔市机场无奈离开,前往美国设在德国的拉姆施泰因军事基地。此间舆论认为,美军被迫撤离克里米亚,一方面暂时缓解了乌国内、乌俄之间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则表明,美国拉拢乌克兰迅速进入北约的目标由于俄罗斯的阻拦并非轻易就可实现。

“海上微风—2006”起波澜

上月27日,一批美军官兵抵达辛菲罗波尔,维修老克里米亚靶场,为原定于6月16日举行的代号为“海上微风—2006”的乌美联合军演做前期准备。与此同时,克里米亚港口城市费奥多尼亚市停靠一艘悬挂美国国旗的军舰,从上卸下大批军用物资和建筑材料。俄新闻媒体披露,此次美国军舰运输的装备包括长短枪支弹药、军用车辆和部分野战装备。

美军的到来遭到乌克兰克里米亚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他们连续两周在美军下榻的乌国防部疗养院门口举行示威活动,组成“人盾”阻止美军专家前往靶场。在现场,抗议者打出“美国佬滚回去”、“克里米亚不要北约”的标语。同时,费奥多尼亚市居民封堵港口大门、不允许美国军舰卸载和运送参加乌美联合演习的武器和技术装备。甚至运送军用物资的卡车车胎也被抗议者扎破,无法动弹。抗议人群得到了有组织的声援,专人负责运送涂着奶油的面包和热茶。

在民众举行抗议活动的同时,克里米亚各级机构也开始对美军进驻采取法律行动。5月30日,费奥多西亚列宁区议会投票决定,列宁区为“非北约区”;费奥多西亚城市法院5月31日也作出同样决定。本月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宣布整个半岛为“非北约区”,声称“外国军事力量的介入必将导致自治共和国和整个乌克兰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的地区党、共产党、进步社会党等组织则指出,乌克兰政府未经最高苏维埃批准,擅自允许外国军舰进入港口是违反宪法的行为。反对派还指责当局无视最高苏维埃通过的禁令同美国举行演习,其实质是为了模拟武力入侵克里米亚,镇压分离主义分子。

俄罗斯的俄通社—塔斯社、俄新社、独立电视台、《独立报》、《消息报》以及莫斯科回声电台等主要媒体高调报道了克里米亚的抗议活动。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韩显阳   编辑: hunan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