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正文
《西沙儿女》——浩气长存
2008年03月08日 18:47 】 【打印

1990年代,我在哈尔滨采访扮演过浩然的电影《艳阳天》中肖长春的著名影人张连文时得知:他主演的另一部未完成的浩然的影片,就是1976年开拍的根据浩然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西沙儿女》。

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水华选中“春苗”李秀明扮演 阿宝,朱时茂饰演傅海龙,张连文扮演父亲,影片由著名演员朱时茂、李秀明和张连文主演。当该片在海南岛拍摄一大半时,正逢粉碎“四人帮”,摄制组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告知该片必须经过重新审查,方能继续拍片,因为是“四人帮”在位时期批准的。摄制组只得奉命解散,随着揭批“四人帮”罪行的深入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西沙儿女》再也没有能重组人马,故这部进展中途的影片,从此便销声匿迹了。北影《西沙儿女》但未拍完即告“流产”,可惜了。水华导演到死都对这部电影寄托希望,因为,南海的风光拍的太美了,大场面的海战也拍完了,只剩下一些过场的内景戏。

同时下马的还有上影厂的《占领颂》(谢晋导演)和《盛大的节日》、《序曲》、《金钟长鸣》。长影的《伐木人》《芒果之歌》《锁龙湖》(拍完未公映),北影《反击》(拍完内部批判上映)八一厂《千秋夜》。以上几部影片为长影编剧大师肖尹宪提供。还见于《人民电影》杂志。

对于浩然的认识我是从《西沙儿女》开始的。中国的海权意思淡薄,因此,历史上被西方列强和日本倭寇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所以,毛主席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是1970年代的浩然在《西沙儿女》唤醒文革中中国人的海权意识的觉醒。这个意义是《甲午风云》,以及后来的《北洋水师》无法相比的,因为那是参痛的失败,是悲壮。《西沙儿女》是胜利,是海权的胜利!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申志远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