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详解直升机失事:救灾飞行常难满足气象要求
2008年06月03日 09:27中国新闻网 】 【打印

亓机长比邱光华年长6岁,大校军衔,1969年开始飞行生涯。这次汶川地震,亓机长担任上海市正阳投资集团派出的直升机机长,前往甘肃省受灾最重的文县参加志愿救灾工作。

1993年,亓机长与邱光华在新疆某团参加米-171改机型训练。这次训练共50天,包括理论学习一个月,实践飞行20天。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朴实、敬业”。

1997年,亓机长与邱光华在宜宾一起参加昼复飞行训练,两人再次碰面。对于米-171运输直升机,两人积累了多年的驾驶经验。在他俩看来,飞行员是勇敢者的事业。

这一次,汶川地震的救灾工作,让两位年过半百的大校再次来到同一条战壕。

峡谷低飞带来飞行高难度

目前,邱光华机组失事已经排除机械事故,但具体失事原因仍在调查之中。由于亲历了同等飞行条件,亓机长认为,峡谷低飞遭遇突变天气,应该是导致飞机失事的罪魁祸首。

亓机长表示,如果按照运输直升机的理论安全要求,这次大部分飞行任务都不满足条件。峡谷低飞给飞行任务带来高难度,直升机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很大。由于峡谷的局部天气变化较大,很难事前预测。

亓机长翻开了随身携带的两本书——《米-171直升机飞行地面预习教科书》和《中国民用航空专业飞行工作细则》。按照书上规定,复杂地区和高原地区飞行的气象最低条件包括“能见度不低于5公里”、“无连续性颠簸或下降气流”、“海拔2400米以上地区风速不大于3米/秒”等。

亓机长介绍,实际情况是往往局部区域能见度只有3公里,且飞行高度只有300米。由于峡谷飞行导致活动空间宽度小,并受到对冲气流影响,直升机容易出现颠簸。两边的山越高,峡谷越小,留给飞行员的调控空间越小。当出现突变天气时,往往遭遇到的是云、雾,使能见度降到只有几米。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拉足马力加速上升回到安全高度。不过,由于飞行过程存在一定速度,即便在上升过程中,也难以做到完全垂直,这种斜向上容易撞上山崖。

他分析,此次飞机失事很可能是在突变天气的情况下,由于双机编组飞行,落在后面的飞机在减速拉开距离的过程中出事。毕竟突变天气带来的强气流和云雾使飞机基本失去控制,在向上过程中时间已经来不及。(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