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把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图)
2009年07月29日 19:39黑龙江新闻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艰苦岁月苦中作乐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邓小平一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人身失去了自由,工资被停发,生活十分困难。艰难岁月,更显出夫妻间的情深意切。卓琳对邓小平的关心体贴从喝茶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来。邓小平爱喝龙井,为了节省开支,卓琳每天上午给邓小平泡浓浓的一杯茶。邓小平喝完了以后,剩下的茶根卓琳接着喝,下午再给他泡一杯。邓小平有一件开司米毛衣,是解放初期他在上海工作时一个朋友送的。穿得久了,毛衣的袖子上破了一个洞。家里没有开司米毛线,卓琳就找了一些相近颜色的粗毛线,把粗毛线再分成细线,一针一线地把毛衣补好。

1969年10月,邓小平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监管劳动。当时患有高血压的卓琳往往一手拉着丈夫、一手扶着栏杆上楼。那时,邓小平被分配到一家拖拉机修配厂干钳工活儿,一站就是一天,这活儿对他来讲并不陌生,因早些年在法留学时就干过。然而,那时邓小平毕竟已是将近70岁的老人了。卓琳看他站着一天劳动很累,就要他搬个椅子坐坐,偷一偷懒,可他不肯坐,他说一旦坐下去就站不起来了。

工资全部停发,只发很少量的生活费,生活尤为拮据。于是,邓小平夫妇的生活水准明显降低了。邓小平原来爱抽的“熊猫烟”不抽了,改为“前门烟”,爱喝的酒也降格了,改喝普通酒。有一次,卓琳找到与自己要好的女工学到一些酿酒的要领,并弄到一些酒药,请人买了些糯米。很快,卓琳就酿得出一手好米酒,邓小平很爱喝。两人还动手做过豆瓣酱。

他们在那里还开垦出了一块地,种些菜什么的。“他挖地,我就拿个小板凳坐在那里拣石头。拣完石头后,弄成一亩地的样子,我们就跟老百姓要些种子,种些茄子、辣椒之类容易种的东西。浇水呢,他去浇,总是照顾我。”

被“发配”江西的日子,卓琳终生难忘。院子里挖地、拔草、种菜、施肥,他们干得很愉快,互相帮扶,互相体贴。不几个月,菜地长得青葱翠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青菜可以摘吃了,南瓜开出了金黄的花,蜜蜂在花的周围来回飞舞。邓小平夫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就是这样,邓小平干重活、粗活,卓琳做些烧饭之类的技术活,夫妇俩在配合中相互照顾,收获劳动中带来的喜悦。

爱看京戏爱听评书

晚年的卓琳对待生和死的问题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讨论身后事。她说,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就行了,不要给国家添什么麻烦。她很早就填写了角膜捐献志愿书。

每逢邓小平祭日,卓琳预先买些花瓣,在院子里抛撒,边撒边喊——“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这情这景,让看到的人怎不动容?在接受采访时,她说:“他去世了,我们全家人都很悲哀,但是这是自然规律,你也没办法。每年他的生日,我们全家人还像他活着一样,大家一块儿给他过生日,纪念他。”如今,卓琳在儿女和孙辈们的簇拥下安享幸福的晚年。每天早饭后,卓琳要听上一会儿京戏,这是她一生的爱好。小时候,她家里有一部老式留声机,还有很多百代公司出版的京剧名家唱片;每天放学后,她都会仔细地听上几遍,从中了解到不少戏曲知识。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老人对京剧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她订了不少戏曲杂志,电视上只要有戏剧节目,她一般是要看的。

卓琳还喜欢听评书,她曾请人帮忙找了很多诸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评书的录音带,没事的时候就听上几段。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她尤其喜爱的是《红楼梦》,其中不少精彩段落还能背下来。自己不但订阅了《红楼梦研究》,还多次为“红学”研究捐款。

近些年来,卓琳还设法为家乡做点事情。她多次为云南宣威的“希望工程”捐款,并同姐姐浦代英联名致函家乡父母官说:“……我们虽然离开家乡数十年,但对家乡人民还是念念不忘,尤其儿童教育问题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我们现已年迈,常以不能为家乡多作贡献而内疚……”还随信寄出了2600元钱给家乡的“希望工程”以表心意。(本文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 上一页12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