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预算案[6]政府成本

——凤凰网特别系列策划

 

将公共预算向全社会公开,交与全体公众监督,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情,并非“额外施恩”。公共预算不向纳税人交代本是不自然的事情,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关系非正常化的表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向社会公开预算是历史的一个“返正”过程。
   如果我们认定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那这就将是一个应该要发生,也必然要发生的事情。顺应历史的潮流一旦流荡开来,其进展的速度许多时候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如果说走在风气之先的焦作、深圳、广州地方政府预算公开是潮流涌动的先声,2009年国家财政预算案即时公布是一次小心试水的话,那么2010年曾经深藏闺中的国务院各部委的预算表挂在网上,可称为历史性的放胆开航。
   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进步,是建立公民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中国想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大国就绕不过这个坎。任何责难、任何利益阻碍,都不应阻挠改革的脚步。

三年内部门预算全公开:阳光财政与民主政治前跨又一步

  2009年12月25日,国务院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的落实审议意见报告显示,审计署提出将会继续推动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争取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2010年,因而成为在国家层面推进阳光财政的“元年”。[详细]

2010年人大要求:15天内公布部门预算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高强3月10日表示,全国人大今年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都要公开,其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预算。[详细]

3月末,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徐徐拉开

3月26日,中国工程院、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这三家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网站上,率先出现了曾经讳莫如深的部门预算的身影。30日,国土资源部成为最早公布部门预算的部委。截至4月2日清明节假期前,在国务院27个组成部委、1个直属特设机构、16个直属机构、4个办事机构、14个事业单位、16个国家局中,已分别有9个部委,8个局和5个事业单位在各自官方网站上陆续公布了部门预算。具体情况见下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

此次中央部委部门预算公开,是按财政部3月1日的通知意见进行的。通知发至“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中央部门按统一格式编列“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编列到“款”级科目,作为部门预算公开的最基本格式和内容先行公开。当然,有些部委的公开工作做得更进一步,提供了“项”级科目的情况,还介绍了机构设置及员额,各项预算用途的简要说明等。详请见下表:

   特别关注: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精彩地归纳出四种花钱方式:一是为自己花自己的钱;二是为别人花自己的钱;三是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四是为别人花别人的钱。
   比较起来,为自己花别人的钱,是最“爽”的一种“花法”。然而,并不是谁都有这机会能为自己花别人的钱。于是一旦有了这种机会,花钱的人自然毫不手软——

中国行政成本占比世界第一?

  此说绝非空穴来风。
   有报道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7571.05亿元,12年间增长了6.6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1995年为14.6%,到2006年上升到18.73%。
   反观其他国家的这个数字,分别是日本2.38%、英国4.19%、韩国5.06%、法国6.5%、加拿大7.1%、美国9.9%。
  过高的行政成本,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还大大挤占了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事业的资金。[详细]
  

年增千亿行政经费用在哪里?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提到一个月前看到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行政经费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有一个结论,2005年到现在,大概每年行政经费的增加额度是以一千亿的速度在递增”。
   行政经费每年递增一千亿,那么从2005年至今,行政经费已增加了五千亿,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6万多亿元的百分比是多少,一算可知。
   这些钱用在了什么地方?包括公车消费在内的行政支出,铺张浪费到了什么程度。如果再加上公款吃喝和公款旅游,行政支出年年大幅递增的原因大约可见一斑。正是公务活动中的奢侈浪费太严重,才让行政成本一再攀升、居高不下。
   为了遏制这种趋势,我国政府一直在想尽办法压缩行政成本,自去年以来,更是要求各级政府尽力减少“三公”消费,压缩行政开支,但每年增加一千亿行政经费的现实说明,在国内,行政成本的增加几近失控状态,难以约束。
   本质问题在哪里?因为现有体制之下,财政收入由行政机关掌握,没有有效的制度和机构能够约束行政机关乱花钱。 [详细]

看不懂的预算?凤凰为您尽量解读

  相比于此前的公众预期,公开这样格式的部门预算,其意义大概只能相当于聊胜于无。非但公款招待、公款购车等公众关注的细项支出,预算中一律没有明确列支,就连更为笼统一些的预算项目也未能得到细分,而是被非常粗糙地概括于那么四五个动辄上亿元的大项之中。别说公众根本不能看懂,财税专家也直言难以看懂,无法解读。[详细]

[1]国务院各部预算

  

晦涩的预算报告:连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都没看懂

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两会期间提到,“我们有2万多亿的外汇储备,但是预算报告上的收益只有600多亿人民币,1%的比例都不到”。张国宝是财经高官,曾在日本学习研究国际金融贸易。这种“内行困惑”,更让广大的“外行”如堕云里雾里,一片茫然。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张国宝先生说的683亿人民币回报,和外汇储备的收益完全是两码事。权威的解释应当是由财政部来解释,这是财政部报告里的数字。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理解,这683亿人民币是当年在创立中投公司的时候,经人大批准,财政部发行了1.55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而国宝同志讲的683亿人民币,是对1.5万亿人民币国债每年支付的利息,一年就是683亿。因此,它和外汇储备收益是两码事。”

[2]国务院各局预算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我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看懂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就预算公开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白景明分析说,“我自己是研究财政的,但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看懂,这种情况完全正常。”虽然同是“看不懂”,也分为不同层次的看不懂。有些不具备财政基础知识的可能全部都看不懂,有些具备一定财政知识的可能看懂了一部分。
   对于前者,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财政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才能解决。而对于相对专业人士来说,对部门预算中某些内容看不懂也是正常的。“一个研究金融问题的学者,也许对进出口贸易的部分能看懂,但对于涉及‘三农’、涉及教育的,就不见得完全能看懂。”
   白景明认为,既然叫做部门预算,就一定具备专业性,因此注定要使用专业术语。如果把科目名称替换成通俗化语言就没法表达,就不准确了。
   白景明总结说,部门预算就算写得再通俗,也是一份专业文本,没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也很难理解,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能看得懂。“任何一个国家的部门预算都不可能仅仅为了让人读懂而放弃专业语言,很多西方国家的议会议员都需要聘请专家来帮助分析研读部门预算,才能看懂。因此,有些人表示看不懂部门预算是完全正常的。”

[3]国务院下属各部门预算

  

声音:账本看不懂难以监督 “晒账”形式、意义大于内容

公开账目的内容庞大而详细,有较真的市民花上一个多小时,“挤”上网、打开页面,“抠”了半天,却较难看懂:“专业性强、内容复杂、数字一大堆,看到蒙查查”。[详细]

      

    政府预算 既要看得见也要看得懂

    政府预算“看得见”却“看不大懂”,这或许与预算方案本身处置问题的难度有关。由于政府预算涉及的问题较多较难,也必然导致文本处理的方式多多少少会专业一些。
    不过,如果一个财政预算方案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甚至无法读懂,无疑阻碍了公民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也阻碍了社会形成共识。[详细]

    为什么看不懂(1):仅使用财政专业术语和会计统计学分类法

    预算报告是按功能分类的政府收支科目,如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一般公共服务等,它反映的是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一种归纳分类(详见右侧栏)。而实际上,对公众来说,更有效的信息应该是细化到按项目分类的科目,如招待费、会议费、公务消费等等。因为只有这些信息才能真正反映公共资金最终用到哪里去了。比如,一笔“基本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可以是一个豪华的办公楼,也可以是一段防洪大堤,或者是若干乡村小学的教学楼。
       另外,公众关心的不只是数字,更重要的是数字背后的意义。公众需要知道预算的具体结构和数额,最好还有历年数据的对比。
       政府预算作为反映国家收支的明细账,专业之外更要凸显其大众化的一面。预算表格不光是需要让财政人员看懂的专业账,更需要民众能从中保证自己的知情权。因此,如何让民 众把预算报告读明白,应该是今后预算编制和信息公开的新方向,唯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民众更好地监督国家资金的流向和政府财政活动的范围。

    为什么看不懂(2):目前公布的只是“大账”

    其实,不只是公众,就是专业学识再深厚的人,面对精细度与透明度不高的账本,同样也看不懂。
       此次公开的部门预算仅涉及总量层次的“类”和部分“款”的统计,通俗地说,目前公布的只是大账,也就是说,公众“只知道钱花了多少,但不知道怎么花”,很难监督。
       而公共预算上达到具体支出项目的“项”、“目”、“节”层面的收支情况仍然无法窥知,而公众最需要看到的,就是反映“花在哪里、怎么花”的这一类中账、小账乃至细账。
       如果没有更细致的层级,就表明还没有达到透明度最重要的一个层次,因为它能让公众搞清楚缴纳的税赋到底用在了哪个具体的活动上或项目上。

    学者:让“预算看得懂”是政府部门的责任

    如果政府披露的信息连专家都看不懂,只能说明信息披露得不充分。
       一个国家的财政预算就相当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尽管其涵盖宽泛,支出庞杂,每年呈现给股东(民众和人大代表)的预算报告,不可能事无巨细的一一列举,但必须通过专业化的工具和术语予以表现和概括。
       从现代国家的治理而言,作为民主代议制度的精髓之处就是通过民众选举代表或议员,参与国事,同时,政府通过包括预决算报告之类的“财务报表”,向议员或者代表公开收支 ,接受监督。
       如果代表看不懂报告,代表有权询问,相关部门有责任使得自己的报告能看懂,并对报告予以解释。

    应对之道:让媒体发挥拆解作用花解“看不懂”

    香港的预算报告有1000多页,但并不难懂,特点就是非常细化,而且条分缕析,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读懂,而且作为纳税人,会很乐意阅读那样的政府预算报告。但即便如此,每年香港的预算报告公布后,香港主流媒体都仍会分门别类来拆解复杂的预算案,这是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基本责任。
      面对连专家都高呼读不懂的晦涩预算案,我们花了一番功夫,尽可能理出了一些脉络,下面,就通过对比和归类的表格,呈献给读者。[表中数字单位均为“万元”]

    以上,就是经过抽丝剥茧、统一格式转换之后的预算表单,它包含了第一批公布部门预算的20余个国务院部门。
       其核心开支为“部门职能开支”,其中“基本支出”,是用于保障机关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是用于保障机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可以通俗地说,基本支出即“人头费”,项目支出即“事业费”。
       而其中,一般人们所说的政府成本,其最基本的内容就在部门职能开支的“基本支出”部分。“基本支出”的定额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具体定额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及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离退休费、医疗费、助学金、住房补贴和其他人员经费等。
       日常公用经费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具体定额项目包括: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日常维修费、会议费、专用材料费、一般购置费、福利费和其他公用经费等。 另外还请读者注意表格所用的底色,财政部所统一要求提供的款级科目单,其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设底色为青色),但国家邮政局提供的款级科目单是包括其他资金(设底色为蓝色)在内的总资金(设底色为白色)详单,所以请读者注意分别。[详细]


      由于各部门规模不同,要想分析得出进一步的数据,必须要提供人员数。我们还对仅有的5家提供人员员额的单位,进行了一些简单核算。如下图:

    图表中可以得出一些简单信息,如国家今年对在职人员的人均财政拨款额(工资+日常办公费),对于邮政局和药监局这样的机关来说,大约在5万元左右,而对于规模较大、既有机关又有下属单位的的大部来说,人均额度大约降低到3万元左右。
       此外,各单位的均会使用其他资金(预算外、基金、事业单位收入等),来弥补财政拨款在人员福利上的不足。在其他资金弥补之后,单位为在职人员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房补等全额,大约在每月1000元左右的水准。而为退休人员提供的退休金,平均大约在每月2000元左右。而国家邮政局则没有预算外资金。
      对于此次部门预算所披露的数字,因为没有提供项目详情,我们所能分析出来的信息大致就是这些,读者朋友们又能读出什么别的不同来呢?请在最下面留言。

   重要背景知识:会计科目

“类、款、项、目、节”

  会计科目是按照业务内容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又称账户名称。会计科目一般从粗到细分为“类”、“款”、“项”、“目”、“节”五个层次。
   为了便于登记会计账簿、审计会计资料、实现会计电算化,中国负责管理会计行业、制定会计准则的财政部对会计科目采用统一规定,并设定分类科目的数字编号体系。

各种经济组织有不同的会计科目

  各种经济组织有不同的特点,会计科目设置不同。对于政府和公共财政来说,也有一套专门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近年来科目设置每年均有调整,2010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进一步细化为23个“类”(不含预备费、转移支付、专用基金等分类)、123个“款”科目,“款”级分类比以往增加了82个,猛增两倍。[详细]

各种经济组织有不同的会计科目

  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分类,说明政府做什么。按联合国《政府职能分类》,一国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大体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一般政府服务,主要反映政府需要、且与个人和企业劳务无关的活动,包括一般公共管理、国防、公共秩序与安全等;二是社会服务,主要反映政府直接向社会、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服务,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三是经济服务,主要反映政府经济管理、提高运行效率的支出,如交通、电力、农业和工业等;四是其他支出,如利息,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目前中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一方面参考了国外的职能分类法,同时也考虑了中国政府职能构成,与财政管理预算细化和统计分析的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了按活动设置、分行业设置、按资金用途设置的分类法。目前主要科目(类、款、项三级)设置情况如下: [详细]

1.一般公共服务类(201)

  分设24款:人大、政协、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发展与改革、统计信息、财政、税收、审计、海关、人力资源、纪检监察、人口与计划生育、商 贸、知识产权、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民族、宗教、港澳台侨、档案、共产党、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群众团体事务(编号自20101至20129,由于变化频密,中间 有跳号)以及其他(20199,以下类似)[详细]

2.外交(202)

  分设8款: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国际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外宣传、边界勘界联检、其他。[详细]

3.国防(203)

  分设7款: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国防科研事业、专项工程、国防动员、其他。[详细]

4.公共安全(204)

  分设11款: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司法、监狱、劳教、国家保密、缉私警察、其他。[详细]

5.教育(205)

  分设10款:教育管理事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留学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教育费附加支出、其他。[详细]

6.科学技术(206)

  分设10款:科学技术管理事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重大专项、其他。[详细]

7.文化体育与传媒(207)

  分设8款: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事业建设费、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他。[详细]

8.社会保障和就业(208)

  分设20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民政管理、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企业改革补助、就业补助、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他城镇社会救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红十字事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其他农村社会救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其他。[详细]

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09)

  分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其他。[详细]

10.医疗卫生(210)

  分设8款:医疗卫生管理事务、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中医药、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其他。[详细]

11.环境保护(211)

  分设15款: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监测与监察、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风沙荒漠治理、退牧还草、已垦草原退耕还草、能源节约利用、污染减排、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管理事务、其他。[详细]

12.城乡社区事务(212)

  分设14款:城乡社区管理、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城乡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市场管理与监督、政府住房基金支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其他。[详细]

13.农林水事务(213)

  分设8款:农业、林业、水利、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其他。[详细]

14.交通运输(214)

  分设6款:公路水路运输、铁路运输、民用航空运输、石油价格改革对交通运输的补贴、邮政业支出、其他。[详细]

15.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15)

  分设9款:资源勘探开发和服务、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监管、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国有资产监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其他。[详细]

16.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16)

  分设4款:商业流通、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涉外发展服务、其他。[详细]

17.金融监管等事务(217)

  分设6款:金融部门行政支出、金融部门监管支出、金融发展支出、金融调控支出、农村金融发展支出、其他。[详细]

1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18)

  分设10款:民房、基础设施、公益服务设施、农业林业、工商企业、党政机关、军队武警、其他。[详细]

19.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20)

  分设5款:国土资源、海洋管理、测绘、地震、气象。[详细]

20.住房保障支出(221)

  分设3款:保障性住房、住房改革、城乡社区住宅。[详细]

21.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222)

  分设2款:粮油事务、物资储备。[详细]

22.预备费(227)

  下无分款。[详细]

2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228)

  分设13款:国库券还本、向国家银行借款还本、其他国内借款还本、向外国政府借款还本、向国际组织借款还本、中央其他国外借款还本、地方向国外借款还本、国内债务付息、国外债务付息、国内外债务发行、补充还贷准备金、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还本、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付息。[详细]

24.其他支出(229)

  分设5款:年初预留、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汶川地震捐赠支出、彩票事务、其他。[详细]

25.转移性支出(230)

  分设10款:返还性支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预算外转移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支出、调出资金、年终结余、债券转贷支出。[详细]

26.专用基金(251)

  分设3款:粮食风险基金、粮食政策性挂账利息费用补贴、国家储备粮油补贴。[详细]

“三公消费”:究竟藏在哪里?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三公”(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和公费旅游)问题和行政成本过高就一直引发社会公众的热议和广泛关注。

三公消费支出究竟是9000亿还是1200亿

2008年时有学者提出了三个300亿的说法,即公款出国3000亿、公款招待3000亿和公务用车3000亿元,并认为中国的行政成本多年来高居世界第一,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远超过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
   据知情人士透露,对此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财政部采取积极措施。财政部相关司局共同研究的结论是,三个3000亿元的数据肯定不对,实际比这个小。
   具体的数据“有一个”(有的说法是1200亿),但是一名地方财政官员表示,财政部官员认为由于是报表统计上来的,“心里也没有底”。

公务员谈到底什么是政府行政成本?

政府行政成本是政府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所需要的行政投入或耗费的资源。在我国预算会计中,实际上没有行政成本的定义。
   如果硬套,似乎可以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者之和视作政府行政成本,但实际上,项目预算中也有一部分用于行政工作,因此,实际的行政成本大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之和。 但究竟多出多少?这又无法衡量。项目经费中有一部分确实属于行政成本,如果把项目经费全部都视为行政成本,那就又算高了。
   如果真要进行比较,那就要细化,因为项目经费已分散到各个子科目里面。

现在财政预算科目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

根据高强的解释说,现在财政预算科目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因为按预算统计方法,政府支出科目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归纳分类,而非用途或项目分类。公众关注的“三公”分散在名目繁多的职能项目中,很难将“三公消费”的准确数字搞清楚。归其原因,就是制度安排不到位。这是今后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进一步明确预算支出统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公民建议:考虑建立一个单独的会计科目

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单独的会计科目,,将“三公消费”支出按部门或人头具体到明细账,从编制预算到会计核算都进行单独核算计量,并全部公开,这样可以起到全面准确反映“三公消费”支出的作用,大家看起来也是一目了然。通过对制度的改进,增强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不愁这股歪风不止。
   就如同只需在公车上统一贴上了“公务用车”的标识,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标识,只要一开到街上去,民众就能清楚知道这是公务用车。在人民如汪洋大海般的监督眼睛下,一旦此类车辆出现在酒廊茶肆、歌厅景区,开车的人和坐车的人都要想清楚代价问题,因为他们不再可能蒙混过关。
   有时候,只需小小的制度改进,就能解决本质问题。

对政府的期望:

其实政府信息公开,不怕数据枯燥,也不怕数据琐屑,但是最好能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点到即止式的信息公开,实在与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目的有违。由此,我们有理由对财政公开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让公民对政府信息不仅看得到而且看得懂,能够真正履行监督的职能…[详细]

对公民的期望:

光是知情,空有资讯,却缺乏解读资讯的能力,犹如文盲对着一堆书本,那又有何意义呢?所以公民还必须拥有“公民辨识”(Civil Literacy)的权力,学懂了解公共事务的方法,能够理会各种政策与法令的含义;具备独立思索和判断的能力,晓得清晰地陈述自己的想法…

   国外政府怎样节约行政成本

国外政府怎样节约行政成本

  在国外,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普遍比较低,日本是2.38%、英国是4.19%、韩国是5.06%、法国是6.5%、加拿大是7.1%,美国相对较高,也不过9.9%。国外的行政成本低的原因,主要是其预算的透明化,监管到位。很多发达国家政府机构,无论是办公楼还是办公设备,都很简陋,很多行政成本就是从这一点一滴中节省出来的。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行政管理费比例最低的日本。日本政府为节约办公资源,方便民众办事,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实行集中办公。公务员的办公面积有严格规定,不搞特殊化。许多办公桌椅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至今仍在继续使用。日本是网速既快又便宜,但一般公务员工作时间不能上网。政府机关开会用的讲稿,经常是用已经过时的稿的背面打印,从不用未使用过的纸。政府机构发给新闻单位的新闻稿和相关资料,基本上都是双面复印的。
   在使用公务车上,日本政府也有严格规定。专车原则上只能在领导执行公务时使用,不可用其办理私事。一般的公务员因公外出,用车规定很严,如果是离机关不远,基本上都是步行,如果离机关比较远,大多骑自行车去。为此,总务省还为每个局配备了自行车。需要带资料等物品,乘坐一般公共交通。不是很方便的场合,才使用公用车。一般的政府公务员出差,乃至到国外出差,都乘坐电车、公共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利用公共交通设施出行。
   日本任何政府机构和部门都没有接送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的班车,工作人员上下班全部利用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为了减轻员工的交通费用负担,政府给机关工作人员发放交通补贴。交通费用的补贴原则上是根据居住地到办公场所最短距离的实际所需交通费的数额,采用实报实销的政策,但有最高限额。

法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新情况

  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共和政体国家。在财政体制上,法国实行的是分税制,整个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地方预算和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三部分组成。2005年,这三部分支出分别占GDP的17%、11%和26%。
  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实施,使议会对预算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增强。审议的宗旨不再是对财务报告作形式上的修改,而是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并对每个项目的结果、成本和使用进行分析,如对支出,每个任务表决一次,各部拨款使用上限每个表决一次,每个专项账户和预算附录表决一次等等。
  新预算结构取代了《预算科目》结构,同时,议会讨论预算不再按部,而是按任务,公共政策成为议会表决单元,这一形式使议会对国家预算的讨论重新有了意义。新划分办法更易于为公民理解,预算终于可以让所有人读懂。

   

行政成本过高,既有利益、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效率、冗员的因素。而要实现廉价行政,关键是要实现“三阳光”,即阳光行政、阳光财政、阳光财产;坚持“三监督”,即新闻监督、公众监督、人大监督。
  公开、公正、公平的光辉,比太阳还要灿烂。
  我们期待阳光灿烂的日子。

   
 

凤凰网资讯中心 出品
编辑:唐毓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