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读懂中国”国际会议

2015年11月1日—3日,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4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前政要、战略家和企业界领袖将与会,探讨中国“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更新时间:2015-10-30 14:23:59

专题头条

吴作栋:中国应学会更好地表达意图

中国现在采取更强势的外交政策,对于领土纷争等问题可能是正确的决定,但肯定会造成其它国家的不安。这也是为什么东南亚国家欢迎美国势力进入这一区域去平衡中国的力量。

福山:中国式民主要从法治开始

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这个国家的财富积累有联系。有很多富有的国家都是民主国家,而很少非常贫困的国家则拥有稳定的民主制度。这个理论说,主要财富积累影响教育水平,而中产阶级想要拥有以及保护自己的财产,他们对政府的要求更高,他们想要一个能保护他们权益、财产权、个人权益的政府。

陆克文:不能让贸易政策分裂亚洲

我们应当开拓视野,不要局限于小的事情上,选择共同安全、共同繁荣、共同环境责任的观念。如果我们选择这样去思考问题,那我们可以开拓一个真正保障集体和平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未来。

梁锦松:2047,香港定位在哪里?

香港长远的定位,应是为国家聚集人才、聚集钱财的地方,人才是决定一切的。香港是一个非常安全、法治的环境,无论医疗、教育各方面,还是自由环境、低税等,都是很吸引人才居住的地方。我们应该吸引全球人才,不是为香港增加资源,而是创造资源。

郑永年:南海问题中国别反应过激

在中国南海问题上,中国也是要负责任的。其实早期越南、菲律宾早就在造岛了,但中国早期是通过私下外交,打发算了,如果当时中国也公布于世界媒体,情况就不一样了。下一步是危机管控的问题。中国和美国之间,我觉得有时候中国反应不要太过分。

贝格鲁恩:中西交往需要尊重差异

我认为东西方最根本的差异在于,西方是以个体为主;而在东方,在中国直至今天都仍以集体为主。人们的观念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好才能算好。而在西方,所有的个体都是各自单独努力,去促进对集体的发展。因此,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驱动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政治。

视频新闻

最新报道

不管未来的世界秩序是怎么样的,美国都是其中重要的参与方。因此,美国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说,美国是否有魄力改变其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就是他们出于狭隘的小利益集团的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11-03 06:56

正在北京雁栖湖举办的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参会的重要嘉宾,请其分享关于中国是否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看法。

11-03 06:56

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繁荣?这是全世界最为关注的中国话题。

11-03 06:56

11月2日上午,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和耶鲁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葛维宝,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交流中美两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本报记者 白皓/摄

11-03 06:56

郑必坚提出,要读懂未来5年中国的战略,离不开读懂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03 06:56

五年规划是中国成功的经验

何毅亭:突出反映了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

国家现代化要求司法现代化

陶凯元:司法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内容又保障国家现代化。

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以规治党

陈小江:坚持依规治党,目的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香港青年为何“上街”

梁锦松:除了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更多原因在于香港经济出了问题。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