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孤儿思想压力仍较大 多数成绩不好(图)

2009年05月12日 04:07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和活泼的同桌相比,何静波(左)显得心事重重。

被介绍是一个地震孤儿时,10岁的何静波朝同学瞟了一眼,非常不满。这是今年年初,何静波转入到新学校时的一幕。地震后,她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地震孤儿”,也不愿意别人说这个字眼。

“冀望孩子一年的时间就走出地震的阴影,这不太现实。”李昕老师说。李昕是成都双流棠湖中学零班的班主任。在这一个班里,有着从山东日照迁回的65名地震孤儿。

一个10岁女孩的敏感

看到何静波时,记者心里有点心疼。

如花年纪的她,眉头紧锁,低着头一直不肯看人。

记者问她上午上课的内容,小女孩不肯回答;记者又问,“是数学成绩好,还是语文?”小女孩低着头,还是不开口……“是不是特别不喜欢和叔叔这样的陌生人说话?”无论你怎样逗她,小女孩就是不说话——于是,记者故意这样问。

令人意外的是,小静波这次终于开口了。她抬起头对记者说:“是的!”声音很小,但现场人都能听出,她是真反感这样的接触。

记者略微有些尴尬。记者不会傻到去问她过往的事情,但似乎提出任何问题,对于这个敏感的小女孩而言,都是被打扰。更多的时候,她愿意在她自己的世界里。

何静波出生在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村,汶川大地震时,她的父母以及爷爷、二伯不幸遇难,妈妈当时还怀有9个月身孕。小静波因为在学校而躲过一劫。

“她不愿意到外地去”。小女孩的好朋友何静凤告诉记者,当时东河口村的孤儿都被安置到山东日照,听说那边条件非常好,但何静波不愿意被领养,于是留在了老家。她的家里还有一个十分疼爱她的奶奶,她们现在跟大伯住在一起。

地震后,何静波原来所在的东河口村小学也没有了,关庄镇中心小学成了她新的学校。

“刚到我们班时,我看来了新同学,便问她叫什么名字?”高洋洋告诉记者。她是关庄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副班长,她说自己想关心一下新同学。

哪知何静波低着头不肯回答,一同转校过来的何静凤于是介绍:她叫何静波,地震中父母过世了,是个孤儿。小静凤老老实实地说,这个年纪的她还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

何静波很不高兴,她给了何静凤一个白眼,一脸的不开心。后来的交往,高洋洋才知道,她的这位新同学最不喜欢别人说“512”,不喜欢被问到和地震有关的情况。

何静波性格颇为内向,年龄相仿、又是表亲的何静凤是她不多的好朋友之一。两个小女孩在一起,经常会说一些“小秘密”。

“她有时会告诉我,说前天晚上特别想爸爸妈妈,一个人又偷偷哭了。”小静凤对记者说。

今年1月25日,大年三十正午12时许,何静波回到东河口她曾经的家旁,祭奠父母,这已是小静波第4次到东河口祭奠亡亲。洒上一杯酒、点燃数根香、放起一串炮……“爷爷、爸爸、妈妈,还有二伯,请保佑我们全家来年平安!”小女孩这样祈祷。

“512地震”周年时,小静波会为遇难父母念一首诗,题目叫《在这一刻》。这是关庄镇中心小学组织的节目,当天该校师生要参加在东河口举行的大型祭奠活动。

《在这一刻》这首诗分为“生命”、“泪水”、“希望”等篇章。排练这首诗时,班主任周丁蓉刚领着读了几行,眼眶就红了。懂事的高洋洋第一个哭了起来,结果引发了全班的悲伤,大家都哭了起来,小静波一个人哭得最凶,稀里哗啦的——她是这个班唯一的地震孤儿。

“没有一声呐喊/没有临行前的告别/无数灿烂的笑容、无数鲜活的生命、无数美好生活的憧憬/瞬息在地裂中掩埋……”这首诗似乎就是在写小静波的故事,悲伤的情绪中,记者也没法完整地将它读下去。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