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上了灾区的工作和生活” --一个80后志愿者的震后一年

2009年05月11日 23:14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新华网陕西宁强5月11日电 题:“我喜欢上了灾区的工作和生活”——一个80后志愿者的震后一年

记者 王世焕、石志勇

放弃外企工作,加入赴灾区自愿者的行列。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选择。而对于80后女孩唐艳来说,这却是一个至今不悔的决定,也是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

见到唐艳的时候,她正在汉源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忙活着。汉源镇所在的宁强县,是陕西省地震重灾区之一。与唐艳一起来到这里的,还有其他四个来自天津的大学生自愿者,他们已经在灾区服务了近一年时间。

来灾区之前,唐艳是天津外国语学院2008届毕业生。2008年6月志愿者选拔活动开始时,唐艳已经在一家外企实习了一年多,毕业后就将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然而在许多同学惊异的目光中,她却选择了参加天津市赴灾区志愿者活动。

“当时想到来灾区,更多的是受到一种触动。全世界都在关注灾区,甚至我的一位英国老师也捐赠了100英镑。看到招募自愿者的通知时,我就有一种冲动:要去灾区做点什么,这会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唐艳谈起当时的决定时仍不乏激动。

虽然激情满怀,但是唐艳和同伴们初到宁强时却有点失望。这里看不到满目疮痍,也没有热血沸腾的救灾场面。只有县城街道上密密麻麻的帐篷,让他们感受到地震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惊吓与伤害。

除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条件的艰苦也出乎他们的意外。“我们住了两个多月帐篷,全是用板子搭起来的大通铺。帐篷旁边就是荒地,晚上经常有虫子和蛇光顾,还有让人心惊肉跳的余震。”在家里是独生女的唐艳,笑着坦言自己最初曾担心会挺不下去了。

难受归难受,这帮年轻人还是渐渐适应了陕南山区的生活。进村入户发放救灾款、加班加点核对救灾名单、协助镇政府开展重建工作……在平凡而忙碌的工作中,志愿者们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灾区的工作和生活。

“有一次我们的自行车坏了,到一位老大爷那里去修。大爷知道我们是从天津过来的志愿者,热情得不得了,连说‘天津人民好’,还免费帮我们修好了车。”唐艳说,随着接触的增多,她逐渐感受到了灾区人民的感恩、自强不息和乐观的精神。

随着工作的深入,唐艳和同伴们发现,宁强许多农民在地震中房子塌了,但缺少重新建房的资金。“有全国人民的援助,许多农民才能开始重建住房。但他们并没有一味的等待援助,而是自力更生。有的老奶奶白发苍苍,仍然在帮邻里建房铲石子,这让我非常感动!”

也就是因为这份感动,唐艳和他的同伴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了志愿者工作中。“我们总共有29个人来到宁强,每个人都在基层默默服务着。我的一个女同学,在离宁强很远的巴山镇支教,一个人要带三个年级的课,但她从来不叫苦。”说起自己的同伴,唐艳很是激动。

还有两个月,唐艳就将离开宁强,这让她心里开始有了隐隐不舍。“这一年来,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成为基层志愿者,我从灾区得到的要比我付出的要多,这其中有乐观、坚强、感恩等等,这都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